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2010—2011我院临床用血情况的动态变化,探讨医院用血特点和存在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血库统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来共输血3826人次,输血14594.5U,用血最多的是ICU、烧伤、脑外、普外等科室,主要成分是血浆和红细胞。结论:用血总量显著增加。全部实施成分用血,自体输血严重不足。要加强自体输血工作的引导和管理。约束医生严格按要求使用血浆。

  • 标签: 临床用血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报废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统计2008—2011无偿献血者血液采集、检验、制备、储存、发放过程中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报废原因。结果:4来血液采集过程报废率为0.12%,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率为3.65%,成分制备过程报废率为4.25%,血库供应报废率为0.11%,ALT和脂浆为主要不合格报废项,在4项传染性指标中抗-TP不合格率最高为0.65%。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强献血前的征询体检工作以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 标签: 血液 报废 不合格原因
  • 简介:临床路径是近年来国家卫计委积极提倡的一种医疗模式。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将血液成分输注与临床路径工作结合起来,推出了《慢性贫血红细胞输注临床路径》和《血小板输注临床路径》,旨在引入临床路径使临床医生按血液成分输注的适应证用血、护理技术人员按统一的模式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操作,医护人员按规范的要求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治。

  • 标签: 贫血 红细胞输注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输注 临床路径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寻求减少血液浪费的措施,以求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对2007—2009武汉地区无偿献全血血液报废进行百分率、χ2检验分析,判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红细胞类经实验室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报废率平均为3.41%,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报废占到2.22%,是导致血液报废首要原因,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导致血液报废。另外,非传染性原因的报废以脂肪血浆、絮状物和采血不足量为主。结论:献血宣传、献血前的咨询和初筛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的重要措施,应该继续保持和加强;同时,应继续培育固定献血者队伍,提升血液安全水平,减少血液报废,让宝贵的血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固定献血
  • 简介:目的:了解阳江市5来互助献血的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探讨解决互助献血引发的社会矛盾,消除弊端。方法:统计2007—2011互助献血人数、比率及血液检测结果,并与同期自愿献血人数、比率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比较互助献血人群退出及新加入自愿献血的情况。结果:互助献血人数占无偿献血比率12.4%,互助献血人数比率从2008的6.2%上升到2011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同期自愿无偿献血人数比率呈下降趋势;互助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和单项不合格率(HB-sAg、抗-HCV、抗-TP、ALT)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互助献血人群中首次献血者比率为72.4%,首次献血者和多次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互助献血后退出自愿献血者每年增加的人数比率与往年相比和同期由互助献血新加入自愿献血每年减少的人数比率与往年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互助献血的血液安全潜在风险比自愿无偿献血者高,同时积累的矛盾对自愿无偿献血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 标签: 无偿献血 互助献血 自愿无偿献血 血液安全 分析
  • 简介:随着临床用血量的逐渐增加,供血紧张,招募无偿献血人员困难时有出现。那么如何招募、培育健康的无偿献血者队伍,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一直是采供血机构的工作重点。笔者回顾分析了2013-2015我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数量和原因,对血液从采集到发放各个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和安全,使血液报废率达到最合理水平。

  • 标签: 血液报废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河北省血液中心2008—2012临床供血的动态变化及血型比例构成,探讨临床用血的规律。方法:对2008—2012河北省血液中心各种血液发放汇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成分输血逐年提高,各种成分血的使用结构发生着改变,冷沉淀的用量逐年上升明显。洗涤红细胞和Rh(D)阴性血液用量逐年提高,临床输血更加安全、科学、合理。本中心供血范围内各血型比例稳定:B(34.26%),O(30.62%),A(25.31%),AB(9.81%)。B〉O〉A〉AB。结论: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应根据临床供血的特点,制定血液的采集、制备计划,保障临床供血。

  • 标签: 临床供血 血型比例 分析
  • 简介:室间质量评价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可以帮助实验室提高检验技术,通过分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克服,从而保证检验质量。全国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EQAS)项目由上海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承担,已连续多年举办,该项目每年上下半年各1次(以下分别称为第1次、第2次),

  • 标签: 室间质量 实验室 全国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输血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现状与趋势,探讨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的措施和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2011临床输血总量、全血和成分用血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分输血比例较高;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血小板、冷沉淀、洗涤红细胞等用量逐步增加;人均用血量逐年增加;血浆用量比例有下降趋势,但与红细胞悬液的比例仍明显高于国外。结论:临床用血日趋规范,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 标签: 临床输血 回顾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济南市2007—2011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检测指标检测情况。方法:按国家规定要求对无偿献血者血行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指标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5项指标总体不合格率为4.06%,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2.12‰、0.54%、0.65%、0.21%、0.45%。ALT阳性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抗HIV阳性率及确认率逐年增加。结论:应加强献血前咨询和高危献血者的屏蔽,规范献血前筛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血液安全
  • 简介:目的:通过对解放军第117医院近5内临床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探讨如何提高各种成分血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对2007—2011间各种血液成分(包括全血、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的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内成分输血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达到99%以上;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使用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血浆使用率除2008外,其余4均高于红细胞使用率;而血小板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则总体程下降趋势。结论:加大对临床输血知识宣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是提高成分输血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关键。

  • 标签: 成分输血 成分血 输血适应证
  • 简介:目的:总结我科室2004-2008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分析查找错误原因并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本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对卫生部临检中心2004-2008发放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质评样本按要求进行检测并按时回报结果,统计分析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结果。结果:2004-2008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4项质评样本测试结果准确率为100%,ALT准确率为92%。结论: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工作,重点解决ALT准确率问题,提高实验室总体检测水平。

  • 标签: 室间质量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 准确率
  • 简介:1我国无偿献血的现状自从2010以来,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液供应紧缺,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献血人次或献血量2位数的降幅,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行业采取多项措施,包括重启家庭互助献血,试图力挽这一局面,但仍难以从根本上奏效[1]。

  • 标签: 夜市献血点 血荒 个人自愿献血
  • 简介:目的:调查2008—2012广州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健康体检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2008~2012共检测健康体检者361188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41930例,阳性率为11.61%。整体来看,5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群来看,小于25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逐年下降,25~59岁人群阳性率逐年上升。大于59岁人群5问阳性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广州地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5问无明显变化,但中青年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中青年群体的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力度。

  • 标签: 广州地区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血清学
  • 简介:目的:分析常州市近3来无偿献血者传染性疾病指标的筛查情况,为制定预防传染病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常州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ALT、HB-sAg、抗-HCV、抗-HIV、TP进行分析。结果:3共采集无偿献血标本131693份,总不合格率为5.28%;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3.74%,HBsAg0.44%,抗-HCV0.46%,抗-HIV0.09%,TP0.55%。各项指标不合格血液所占总报废血比例中ALT所占比例最高,达70.92%。结论:加强献血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是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情况下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传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2006-2010浠水县青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HBsA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总感染率为4.20%,并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浠水县青年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感染率,但仍应重视乙型肝炎监测与防治工作。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青年
  • 简介:目的:观察绍兴市ABO、RhD(+)、RhD(-)血型住院患者发病率和疾病状况,为我市中心血站和我院输血科提供采血和急用及常规用血数据。方法:ABO血型用正反定型鉴定;Rh(D)用纸卡法快速试验对RhD抗原初筛,可疑者用盐水试管法进行鉴定,用间接抗人球蛋自试验对初筛RhD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确认。结果:统计200939553例住院患者的血型,A型占31.35%,B型占26.05%,O型占33.92%,AB型占8.67%。RhD(+)患者39479例,占99.56%;RhD(-)患者174例,占0.44%;1~4季度中同一系统疾病,除妇科系统住院患者4种血型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9各大类系统疾病中,不同血型发病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O、RhD(+)血型患者发病规律与血型人群分布情况有一定差异,RhD(-)血型结果与相关文献基本一致;我们统计显示,不同季度血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系统疾病的血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需合理调配血源为临床服务,快速提高我市输血技术水平。

  • 标签: RH-HR血型系统 输血 ABO血型系统 疾病
  • 简介:目的:对血液检测的5项进行分析,寻找减少血液浪费的方法,保障血液安全。方法:对20041月-20097月莆田市无偿献血者104419份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内莆田市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4.991%,其中ALT和HBsAg的阳性率偏高,首次献血人群阳性率高于二次以上献血人群(x2=93.773,P〈0.01),计划无偿献血人群阳性率高于自愿无偿献血人群(x2=50.904,P〈0.01)。结论:组建一支稳定、多次、自愿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并确保血液安全。

  • 标签: 2次以上献血 计划无偿献血 自愿无偿献血 不合格率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1—2012129328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ELISA双试剂抗-HCV检测以及混样核酸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2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为0.25%(327/129238)。HCVRNA阳性率为0.10%(130/129238)。丙肝病毒的感染与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不相关(P〉0.05),但与献血者的年龄、职业密切相关(P〈0.05);同时抗HCV阳性率与ALT、HCVRNA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感染无关。结论: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率较低,且主要为单纯性感染。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筛查 核酸检测
  • 简介:为了解和掌握无偿献血人群中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分布和流行状况,动员低危人群献血,有效地降低输血风险,对海宁市2003—2009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年份各类输血传播疾病的阳性率和流行状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偿献血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