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产生频率及其特异性,提前为孕产妇选择相应血制品,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拟备血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在52524被检血清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91,阳性率0.36%。其中Rh系统48.7%(93/191),MNS系统21.5%(41/191),P系统1.05%(2/191),Lewis系统1.6%(3/191),Kidd系统0.5%(1/191)。结论: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保证孕妇输血安全及预防和减少新生儿溶血病发生中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尤其应重视Rh系统和MNS系统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二胎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妊娠晚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值特异性与妊娠糖尿病(GDM)变化趋势。方法:对非生育妇女100和正常妊娠晚期妇女100,妊娠晚期合并GDM100患者进行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值监测。结果:与正常非生育妇女相比,正常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降低(10.76s、26.62s、15.93s、0.85s),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显著升高(4.10g/L、2.23g/L),血小板(PLT)2样本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妊娠晚期相比,GDMPT、APTT、INR显著升高(11.27s、27.36s、0.89s);Fg、DD、PLT2样本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妊娠晚期血凝呈高凝状态,妊娠糖尿病呈病理性高凝,其凝血与继发性纤溶呈动态平衡,注意其凝血指标特殊性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或)排除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标签: 妊娠晚期 妊娠期糖尿病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预测妊娠伴血小板减少孕妇产后出血中应用。方法:选取无胎盘因素和子宫收缩乏力妊娠伴血小板减少剖腹产孕妇,使用TEG检测其CI和血MA,并同时检测其血小板计数,比较不同MA及CI值血小板减少孕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MA、CI值与产后出血量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18、0.004(P〈0.05),血小板计数与产后出血量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MA、CI值低于正常范围产妇重度出血比例大于正常产妇,P值分别为0.004、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与产后出血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结论:MA、CI值对于妊娠伴血小板减少产后出血预估价值高于血小板计数,TEG能更好预估妊娠伴血小板减少产后出血程度。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观察血糖水平在下降过程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探讨降低血糖对MCV和PLT参数影响。方法:用135高血糖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下降过程中血常规标本,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中检测MCV、MPV、PCT、P-LCR、IPF等参数,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①治疗前、后血糖下降过程中各项检测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Glu(t=12.456,P=0.000)、MCV(t=2.198,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V(t=1.260,P=0.213)、PCT(t=1.258,P=0.213)、P-LCR(t=1.479,P=0.144)、IPF(t=-1.265,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后血糖与MCV变化呈正相关关系。③以治疗前、后血糖下降幅度10mmol/L分割点分2,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各检测结果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下降对MCV有影响,对PLT参数无影响;而血糖下降幅度大小对MCV和PLT参数影响不大。

  • 标签: 高血糖 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压积 大血小板比率 幼稚血小板
  • 简介:目的:调查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范围。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6677名献血员ALT值,并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值7.3~50.1U/L,其中男性8.7~58.2U/L,女性6.6~38.5U/L,男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256.8~45.1U/L、26~357.9~59.9U/L、36~458.2~57.2U/L、46~558.8~48.2U/L,18~25年龄与其他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水平按年龄呈偏态分布。结论: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参考范围与卫生部发布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相接近,而男女人群中参考范围及18~25年龄与其他年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参考范围,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无偿献血者 速率法 参考范围
  • 简介:目的:研究孕产妇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几率,探讨孕产妇不规则抗体对输血影响以及对孕产妇不规则抗体检测必要性。方法:对本地区17家医疗机构自2009—2012年3年产妇3654人次,用试管法、做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和确认,并与3783人次随机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对比。结果:孕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1.18%,明显高于普通献血者0.33%(P〈0.05)。其中E抗体阳性率0.65%(24人次),C抗体阳性率0.33%(12人次),其他抗体阳性率0.18%(7人次),而普通献血者相应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9%(7人次)、0.11%(4人次)、0.03%(3人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产妇作为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几率比较高,输血时必须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必要时做RhE、RhC同型输注。

  • 标签: 孕产妇 输血 不规则抗体 筛查
  • 简介:全面质量控制宗旨是对所采集血液从成分制备到血液检测以及血液成分储存全过程,从原辅材料、试剂、仪器设备到产品全方位,进行监督和检查一项常规性工作。质量控制结果不仅反应了各项操作规程是否得到遵守以及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标准,

  • 标签: 血液质量 统计 分析 质量 改进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易感病脑梗死与HPA-1~5、15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21460以上脑梗死病例和220健康体检者对照进行HPA-1~5、15系统基因分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HPA-2抗原系统多态性病例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基因频率(a=0.9159,b=0.0481)与对照基因频率(a=0.9773,b=0.0227)相比较P〈0.01;脑梗死基因型频率(aa=0.8318,ab=0.1682,bb=0)与对照基因型(aa=0.9545,ab=0.0455,bb=0)相比较P〈0.01。②HPA-2回归分析:脑梗死HPA-2b基因和HPA-2ab基因型均显著高于对照,以HPA-2aa指示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年龄调整后,HPA-2abOR值=4.123(95%CI=1.981~8.581)。结论:HPA-2抗原系统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本地区老年人群脑梗死发病遗传易感因素,HPA-2b可能是其易感基因,HPA-2ab可能是其易感基因型。

  • 标签: 老年易感病 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年龄相关性;评价根据年龄分层设定诊断界值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选择96心力衰竭患者和102年龄和性别相匹配体检健康人员(正常对照)。按年龄分为3:50~60I,61~70,≥71。所有对象均测定血清BNP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BNP与年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确定各年龄中BNP在诊断心衰时最佳临界值,计算各年龄组曲线下面积、比较不分组和按年龄分组后应用BNP诊断心衰时准确性。结果:Pearson相关系数0.347,P-0.01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最佳临界值124.8ng/ml,AUC面积为0.868;Ⅱ最佳临界值166.4ng/ml,AUC面积为0.808;Ⅲ最佳临界值204.2ng/ml,AUC面积为0.742。与不分组时R0c曲线比较(AUC面积为0.689),分组后各组AUC面积均明显增大(P〈O.05)。结论:中老年人血清BNP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应根据年龄分层界定BNP在中老年心力衰竭诊断中临界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脑钠肽 心力衰竭 年龄 诊断界值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对行剖宫产术产妇进行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ANH)初期研究基础上,探讨异体输血及ANH对行剖宫产术产妇免疫功能影响差异。方法:选择待进行剖宫产术分娩产妇50,随机分为2。ANH(Ⅰ):于麻醉后手术切皮前经桡动脉放血400~600ml,同时经静脉输入等容量扩容液,产后或产程即将结束时将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Ⅱ):剖宫产术中据情况给予异体悬浮红细胞2~3单位。分别于产前、产后第1、5天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IL系列因子、IgG、IgM、CD3+、CD4+、CD4+/CD8+变化情况。结果:12产后1天CD3+、CD4+、CD4+/CD8+较产前显著减少,其中较Ⅰ减少更明显,NK细胞升高,P〈0.05。产后5天ⅡCD3+、CD4+、CD4+/CD8+仍较产前显著减少,而Ⅰ均基本恢复正常,且ⅠCD3+、CD4+、高于Ⅱ,P〈0.05。2产后1天IgA、lgG2均减少,IL-6、IL-8、TNF-a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天Ⅰ均基本恢复正常,Ⅱ与产前相比,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2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产后1天CD3+、CD4+、CD4+/CD8+较产前显著减少,其中较Ⅰ减少更明显,NK细胞升高,P〈0.05。产后5天ⅡCD3+、CD4+、CD4+/CD8+仍较产前显著减少,而Ⅰ均基本恢复正常,且ⅠCD3+、CD4+、高于Ⅱ,P〈0.05。2产后1天IgA、lgG2均减少,IL-6、IL-8、TNF-a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天Ⅰ均基本恢复正常,Ⅱ与产前相比,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2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孕产妇 免疫功能
  • 简介:l病例资料患者,女,76,因呼吸道疾病入院,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时3种筛选细胞均呈阳性。妊娠史与输血史:3产3活1,头胎正常存活;50年前患者生第2胎时因剖腹产而大量输血,1个月后出现腰背痛、全身不适等反应,新生儿于1内死亡;生第3胎时新生儿发生严重黄疸,于当天死亡。经过Rh血型系统鉴定、谱细胞检测等判断IgG抗-D、抗-C混合抗体。

  • 标签: IGG抗-D 抗-C 抗体鉴定
  • 简介:MNS血型于1927年被发现,是血型系统抗原多态性数目仅次于Rh系统一个血型系统,最主要抗原为M、N、S、s4个抗原,Mur抗原在中国人中发生率6%~7%﹝1-2﹞。在MNSs系统抗体中,抗M是最为常见,抗M和抗N多为目然友生抗体,其中抗M是干扰血型鉴定最常见抗体,抗S和抗Mur大多数免疫性抗体,能够引起严重输血后溶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抗Mur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发生率很高。

  • 标签: 抗体筛选 抗体鉴定 抗Mur 抗S
  • 简介:目的:研究遗传咨询患者中罗伯逊易位发生率及其对优生优育影响,探讨罗伯逊易位与物种进化关系。方法:回顾2011年送检913外周血标本,通过染色体培养技术,G显带,显微镜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913遗传咨询患者,就诊原因主要为胎儿畸形、体格或智力发育迟缓及不良产史等,共检出罗伯逊易位17,检出率1.86%(17/913),并发现罗伯逊易位家系1,申报世界首报核型1。结论:罗伯逊易位是导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不良产史等疾病重要原因之一,检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并对他们进行生育指导是十分必要;同时,罗伯逊易位也可为物种进化提供选择材料。

  • 标签: 遗传咨询 染色体 罗伯逊易位 双罗伯逊易位
  • 简介:ABO亚型又称ABO变异型,包括A亚型和B亚型,主要特征正反定型不符及抗原减弱多种表现型。笔者为患者鉴定血型时,发现1正定型O型,反定型B型,经系统鉴定为Bm亚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ABO血型 BM亚型
  • 简介:由低蛋白血症引起B型患者血型抗-A减弱病例临床屡见不鲜,以往文献认为:此类血型抗体减弱可能为一过性,这与机体免疫球蛋白分解和消耗有关。只需改善此类患者基础疾病状况,纠正患者低蛋白血症以后,血型抗体效价就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本文此病例在低蛋白血症尚未纠正情况下,通过输注异体血液制品刺激后,患者血型抗体效价升高至检测阈值之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科 医院感染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湖北地区儿童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临床医师抗感染化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所大型儿童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5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委员会(CLSI/NCCLS)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5年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为主,ECO和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达43.79%-70.99%和44.24%-57.04%;2004、2005、2006年流感嗜血杆菌(HI)产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37.04%、50.67%、34.26%。结论:儿童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与儿科抗生素应用局限性和临床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密切相关。

  • 标签: 湖北地区 儿童 革兰阴性杆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在ABO血型系统中最常见亚型是A亚型和A2B亚型,而B亚型和AB2亚型比较少见。本文介绍1通过血清学鉴定,并经上海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确定AB2亚型。1病例介绍患者,女,23。于2013年8月25日就诊,在门诊检查时发现正反定型不一致:正定型AB型,反定型B型,转来输血科做血型鉴定。

  • 标签: AB2亚型 血清学鉴定
  • 简介:探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手术进行综合血液保护临床效果。对4心脏病患者于围手术综合血液保护进行CPB心脏手术,术中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减少失血、回输自体血等。4患者均示未输异体血,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围手术进行综合血液保护可顺利完成部分CPB心脏手术,对节约用血,

  • 标签: 无血手术 自体输血 心脏手术
  • 简介: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医疗纠纷并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必要性。方法:对4600拟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常见传染病指标。结果:在4600患者中,HBsAg阳性348(7.57%)、抗-HCV阳性116(2.52%)、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诊)1(O.0002%)、TP阳性77(1.67%)。检测阳性总数542,总阳性率11.7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医疗纠纷。

  • 标签: 输血 输血前检查 经血传播性疾病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258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病种、性别、年龄、体重、发热、脾大、输注次数对输注有效率影响。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188次(有效率72.9%),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率分别为80.9%、73.2%、70.2%、52.5%,不同病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8,P〈0.05)。146次有发热感染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67.1%,明显低于112次无发热感染者80.4%(χ^2=5.614,P〈0.05);69脾大患者有效率55.1%,明显低于189脾不大者79.4%(χ^2=15.088,P〈0.01);按性别、年龄、体重分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894、0.051、0.065,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注者输注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其血小板输注疗效不同,发热、脾大、输注次数可能是影响血液病患者输注疗效因素。

  • 标签: 血液病 机采血小板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