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至2018年2月为研究时段,取研究时段内本院收治肺癌手术患者40例展开研究,采用随机信封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0例)、干预组(20例),对照组实施胸腔镜手术,干预组以手术治疗为基础,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干预组较低(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既可改善疼痛程度及临床指标,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镜肺癌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施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的产妇55例作为改良组,并选择同期实施常规会阴侧切低位产钳术助产技术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分娩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结果改良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近,P>0.05;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相近,P>0.05;改良组产妇分娩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效果确切,可减少产妇并发症,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加速术后康复,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低位产钳术 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同时多层采集技术(SMS)在膝关节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本院实施膝关节检查的受检者45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采检者均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及S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对比分析两种序列图像信噪比评分、图像质量定性评分。结果在矢状位T1WI、冠状位PDWI-FS、失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脂肪抑制评分中,S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图像信噪比明显低于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P<0.05);两种序列扫描均可清晰的显示膝关节软骨、韧带、骨纹理、半月板、伪影等解剖图像,在失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脂肪抑制序列软骨评分中,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与S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膝关节扫描中应用MRI同时多层采集技术,具有高清成象、快速扫描的优势,且不会影响到图像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 多层采集技术 膝关节扫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对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共62例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结果62例患者中,TAM评分优39例,良21例,差2例,优良率96.77%。62例患者中,发生延长指骨成角1例,掌指关节缩小5例,骨不连2例,总发生率为12.90%。结论对手外伤掌指骨缺损患者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临床价值高,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及时开展康复训练,提高关节功能康复。

  • 标签: 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 手外伤后 掌指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术(NBI)与放大内镜在结直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常规结肠镜发现106例138个结直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NBI放大内镜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91.3%,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1.8%,准确度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NBI放大内镜,通过观察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能比较准确的鉴别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接近病理诊断。

  • 标签: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结直肠息肉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盆底筛查,研究组病人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病人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3个月之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以及盆底肌力和对照组病人存在明显差异,两组病人产生压力性尿失禁几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病人,为其提供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效果理想,能够对病人盆底肌功能加以改善,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正位无创助产技术在推进产科优质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年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300例产妇,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助产技术,观察组使用正位无创助产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会阴疼痛(VAS评估)、侧切率、产后尿潴留、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尿潴留比率、会阴痛、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9.3%(134/1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47/150),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正位无创伤助产技术能够降低产后尿潴留比率、会阴痛、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率等,提高分娩舒适感,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助产 产科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正畸患者对其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正畸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托槽矫治,观察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对比两组患者牙周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及菌斑指数(PL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正畸患者可有效减轻牙周组织炎症。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技术 牙周炎正畸 牙周状况
  • 简介:摘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何有效地检测该菌是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常规分离鉴定、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质谱等技术手段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最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耶尔森氏菌 分离鉴定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质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使用。方法以护理安全管理组(n=100例)和常规管理组(n=100例)的形式将20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安全管理组经过管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为了提高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为了促进患者经过管理后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将护理技术安全管理措施运用其中。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护理技术 安全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应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抽取80例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与调查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与无痛护理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调查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12.34±4.21)mmHg、舒张压为(74.85±4.36)mmHg、心率为(72.51±3.20)次/min,均优于对比组,P<0.05;调查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可观,可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有利于改善护理治疗,值得推荐。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质量 无痛护理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恶性肿瘤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患者40例进行比对研究。结果常规彩超检查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检测到高信号病灶,核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办法更有使用优势,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所得的诊断结果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检查。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可提供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检查。

  • 标签: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 恶性肿瘤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动技术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方法加活动技术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及Harris髓关节评分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 标签: 活动技术训练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估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龋齿患儿中随机选择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先就诊的34例设为对照组,后就诊的34例设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充填技术,研究组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①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组成功率为94.11%,对照组为82.3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患儿配合情况,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经随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8.8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龋齿治疗中,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小儿龋齿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寻求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84例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把全部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无痛护理技术,主要包括术前无痛技术、术中舒适无痛护理、术后恢复护理及术后随访等细节方面的无痛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能够增加择期手术患者的舒适度,确保其在术中血压、心律等指标的平稳,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程度,降低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减少医患间的纠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无痛护理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折病变的诊断中,研究其在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12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DR平片基础上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再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后处理,对比DR、MPR对不同骨关节骨折的正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折病变的诊断中MPR检测的正确率明显高于DR(p<0.05),MPR检测的误诊率、漏诊率明显低于D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MPR检测明显优于DR,其能够为骨折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以及准确有力的参考数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64排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骨折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检验中采取低离子凝聚胺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站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供血的输血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盐水法检验,而观察组实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综合性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在相关抗体阳性对照凝集轻度方面,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检查出13个凝集细胞,对照组检查3个凝集细胞,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特异性凝集在10秒内消失28例,20秒内消失22例,而在3分钟之内特异性凝集均无消失。结论在临床输血中运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有助于快速检测出不规则抗体,体现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耗时短的特点,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盐水法 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经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放射影像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诊断中的检出率。结果65例患儿经气管内镜确诊有异物71处,经螺旋CT检查出异物71处,检出率为100%,其中69处异物为直接征象,2处异物为间接征象。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检出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诊断方式。

  • 标签: 放射影像技术 气管 支气管异物 儿童
  • 简介:肿瘤标志物是细胞在特定疾病状态下的分子信号,是检测、诊断、治疗、监测肿瘤和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工具.如何发现新的、具有高度特异度和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多年来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1-3].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给肿瘤标志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蛋白质组一词由Wilkins于1994年首次提出,意指一种基因组或一种细胞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近年迅速发展为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其含义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表达的质和量的变化;②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胞中各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调控网络等;③结构蛋白质组学,以阐明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特性为目的[4,5].由于蛋白质组研究具有在整体水平上发掘和寻求潜在肿瘤标志物的能力,使其一经提出便受到肿瘤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诊断 治疗 蛋白质组学 细胞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采取的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和观察组(关节镜手术)各3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之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76%,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在膝关节损伤中应用关节镜技术进行治疗临床下个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关节镜技术 膝关节损伤 临床疗效 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