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中心
期刊检索
论文检索
行业资讯
期刊
期刊
论文
首页
>
《理论学刊》
>
2001年1期
>
“诗可以怨”与“苦闷的象征”——论中日文学创作心理动力差异
“诗可以怨”与“苦闷的象征”——论中日文学创作心理动力差异
打印
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忧怨苦闷是文学创作的心理动力之一,这种心理动力归根结底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但中日作家的'苦闷'内涵却又各具特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同,主要体现在体制结构、文学观念、作家构成、审美传统等方面.
DOI
lg4qe70o48/200472
作者
任现品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理论学刊》
2001年1期
关键词
内涵
文化精神
体制结构
文学创作
心理动力
中国
分类
[政治法律][政治学]
出版日期
2001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1
赵金秋.
论中日文化差异
.中国文学,2015-10.
2
熊沛军.
沈从文民族心理与文学创作
.教育学,2008-01.
3
张韶闻.
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创作论思想与鲁迅创作之比较
.职业技术教育学,2011-02.
4
颜水生.
感觉意识形态与风景的象征世界——欧阳黔森文学创作论
.中国文学,2019-02.
5
田锦春.
论中日文化差异田锦春
.建筑设计及理论,2017-03.
6
刘金荣.
“典乐”制度与“诗可以怨”
.高等教育学,2008-06.
7
郭玉娥.
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
.教育学,2020-04.
8
欧清池.
方修的文学创作论
.文学理论,2002-01.
9
陈少松.
评梁启超的文学创作论
.教育学,1989-01.
10
张晓霞.
论郁达夫的孤独童年与文学创作
.世界文学,2011-08.
来源期刊
理论学刊
2001年1期
相关推荐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日文化差异
“苦闷的象征”
非母语文学创作中的典范——论康拉德的文学创作语言
论冰心的报告文学创作
论钱钟书的文学创作
同分类资源
更多
[政治学]
东江镇
[政治学]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干部要积极开展工作
[政治学]
峨眉山:从道佛并存到佛盛道衰
[政治学]
晚十秒钟再关门
[政治学]
在经济探索与哲学思考的互动中经国济民——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相关关键词
内涵
文化精神
体制结构
文学创作
心理动力
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