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世界金融危机考验着各国的金融体系。一时间,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体系平稳发展成了人家关注的大问题。众所周知,我国银行业资产占据金融资产大半江山,防范金融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风险防范。入世后,我国银行业伴随着改革的步伐在防范经营风险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几大国有商行都发生过大案要案。分析这些案件大多与执行会计制度不严、会计监督乏力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着重阐述银行会计风险的构成,成因及防范措施。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构成(一)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风险1.谨慎性原则与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商业银行贯彻谨慎性原则,实现稳健经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及时足额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为商业银行提供弥补贷款损失的来源。但我国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未能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计提比例偏低,与我国商业银行的高风险不相称。我国现行制度规定贷款呆账准备金按年初放款余额的1%实行差额提取。但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良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远远超过现行的计提比例1%,用1%的呆账准备金去核销高额的有风险的不良贷款是不够稳健的,会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2)核销不及时。我国对呆账的认定和核销均有严格的限制。认定呆账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未经总行批准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不得核销呆账,从而导致呆账的核销不及时。这些未能及时核销的呆账实质上侵蚀了银行资本,使得我国的贷款呆帐准备金制度徒有虚名,丧失了防范贷款风险的能力。2.可靠性原则与商业银行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在许多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可靠性原则,但在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有的银行偏向于隐瞒利润,以丰年补欠年,则会相应增大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这样,实行可靠性原则就为各银行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便利,从而加大了银行的风险。(二)商业银行会计规范及制度中存在的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在会计科目的设置、账务组织结构、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形式上都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侧重于社会统计职能,缺乏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和预测,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商业银行在对经营机制、经营产品和经营对象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后,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现有的会计账务体系已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风险会计信息在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良性运作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工作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许多银行的报表附注最多只有十来项,有的则干脆没有,影响了表外信息的披露质量。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这些问题,降低了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从而增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和金融管理模式不完善。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如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等等。当前中国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在市场准入标准尚不健全的条件下,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各地金融机构剧增,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银行会计风险日趋增大。还有在宏观管理上,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不够,缺乏相应制度;在微观管理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金融监管不严。从会计岗位设置来看,缺乏应有的相互制约,违规操作现象严重。如任意开立账户、重要空白凭证及印押证保管不善、支付凭证审查不严、柜员之间混岗、操作口令混用、账户核对不及时或未执行换人勾对、不按规定流程处理会计业务等,这些均为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究其产生的内部原因,一个是银行内部稽核不力。虽然近几年来中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另一个内部原因就是教育的滞后,人员素质偏低。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三、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对策(一)完善现行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管理的体制是集中统一领导、分级授权管理的体系有过多的核算层次和部门会计,使得核算风险增加。因此,我们要在建立银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即由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三级核算制。这种三级核算新体制使得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分离,同时由于各种数据、指标都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可以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会计报表被人为篡改,可使商业银行会计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治理“三假”(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及时提供真实可靠、具有相关性和全面性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减少管理分散、监督不力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还可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二)建立科学的风险监督体系检查监督是衡量会计工作管理水平、落实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不断改进监督工具和手段,以预警信息提示替代人工经验判断,强化事后监督和判断分析能力,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双重监督,提高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有效的风险管理应重在事中控制,要加强稽核系统与柜面交易实时监测系统的互动,在风险控制模型调协互为补充,发挥两套系统在风险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协防能力。同时做到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增强后台对前台操作风险的控制能力,强化事后监督的作用。(三)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对银行从业人员来说,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就目前情况及案例看,一些银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实。因此,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人员行为准则,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尤其要提高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道德约束、制度约束及法律约束的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金融企业的负责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在人员配置上,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变对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为事先预警,做到事后、事中、事先三管齐下。在人员培训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金融会计人员应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新锐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二是提高文化素质。利用薪酬激励、素质考核等手段,鼓励会计人员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重视知识复合。三是提高业务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组织能力机制得以有效运行。四、结论总的来看,完善内控制度、防范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一项复杂和漫长的工作。商业银行应该从现实的基础条件出发,善于学习他行的先进经验,始终坚持“稳健为本”的经营原则,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健全完善风险和内控体制机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与内控文化,才能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日益加大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楼文龙.中小商业银行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团组织,20072邓世敏.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3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杨高林.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出版日期
2010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