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中心
期刊检索
论文检索
行业资讯
期刊
期刊
论文
首页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年1期
>
《赤壁赋》的哲学意蕴
《赤壁赋》的哲学意蕴
打印
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作者采用"变换角度"的相对主义方法论,得出尽管宇宙不断变化而人类与天地却同样永存的结论.人在山水之乐中逍遥适意,与自然合一,也就达到了"瞬间"与"永恒"合一的境界.超然旷达的佛老思想构成苏轼文化性格的重要方面,它又植根于本身乐观的天性.
DOI
8rdxx9pydl/42325
作者
陶承洛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1期
关键词
"何羡论"、"共适论"
变换角度
分类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出版日期
2005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1
韩秀清.
《赤壁赋》“风”意蕴探析
.汉语,2017-04.
2
苏轼.
苏轼《后赤壁赋》赏析——后赤壁赋
.教育学,2007-01.
3
叶文福.
赤壁赋(组诗)
.中国文学,2002-12.
4
王天怡.
研读《前赤壁赋》
.教育学,2017-05.
5
闫变梅.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育学,2004-07.
6
陈寅生.
《后赤壁赋》探微
.教育学,1986-02.
7
薛世珍.
《赤壁赋》用典赏析
.教育学,2014-09.
8
冯为民.
《赤壁赋》课例
.教育学,2015-01.
9
苏轼.
后赤壁赋(节选)
.教育学,2012-01.
10
荆韬.
《小楷后赤壁赋》
.艺术理论,2018-02.
来源期刊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1期
相关推荐
苏步青与《赤壁赋》
《前赤壁赋》散论
月下“情歌"——《赤壁赋》重读
《赤壁赋》课例赏鉴
苏轼赤壁赋自跋
同分类资源
更多
[教育学原理]
PISA2018阅读素养评估变化及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
[教育学原理]
“主题式教研”提升教师群体研究力
[教育学原理]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教育学原理]
试论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教育学原理]
充分发挥学会在教育决策中的咨询作用
相关关键词
"何羡论"、"共适论"
变换角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