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导航
期刊检索
论文检索
新闻中心
期刊
期刊
论文
首页
>
《剧本》
>
2009年1期
>
《于无声处》的艺术天地
《于无声处》的艺术天地
打印
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30年前《于无声处》进京,我还没有进入戏剧圈,30年后《于无声处》再次进京,我快要从这个圈子里退隐。惊险!万幸!我终于有机会在剧场里看到这个杰出的戏,听到这一声呐喊:“人民不会永远沉默!”
DOI
5jo2rn6k4v/659060
作者
童道明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剧本》
2009年1期
关键词
艺术天地
《于无声处》
戏剧
历史意义
分类
[文学][中国文学]
出版日期
2009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1
吴莹婕.
于无声处
.教育学,2012-11.
2
王彩云.
于无声处
.教育学,2014-07.
3
颜长江;宋布军(图).
于无声处
.新闻学,2007-05.
4
马海青.
于无声处听风雨
.教育学,2012-04.
5
孙建武.
于无声处听惊雷
.法学理论,2012-04.
6
于恒.
于无声处听乐音
.教育学,2017-02.
7
——疫情期间“线上语文课堂”观摩所思.
于无声处听惊雷
.教育学,2021-06.
8
郑平平.
于无声处听惊雷
.体育学,2004-03.
9
.
《于无声处》听惊雷
.戏剧戏曲,2008-02.
10
高建峰.
于无声处听惊雷
.教育学,2015-04.
来源期刊
剧本
2009年1期
相关推荐
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声处听乐音
《于无声处》二十载
于无声处听心音
《于无声处》的经典意义
同分类资源
更多
[中国文学]
用幽默塑造智慧
[中国文学]
阿隆神
[中国文学]
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思路
[中国文学]
抒情背后的理性思考
[中国文学]
关于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关关键词
艺术天地
《于无声处》
戏剧
历史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