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学校课程管理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教学工作与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紧密相联,教学工作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全体师生的成长与发展。重庆市万州区枇杷坪小学经过七年多的课改实验,深刻体会到教学管理制度应与时俱进,改革教学制度应创新基本理念,应解好教学中十大热点、难点问题。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C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历时七年了。我们在“课改”工作中,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我们仍然有很多困惑,特别是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后,严重地制约着我校的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思考,有一些探究。一、教学管理制度应与时俱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学校课程管理极其重要的方面,这是因为教学工作与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紧密相联,教学工作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全体师生的发展与成长。经过七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深切体会到,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在启动实验后,我们面对着一个个非常实际的急需调整的管理问题,如何组织集体备课,比如如何写教案,要不要小测验、单元考试,成绩如何记载,如何组织观摩研讨、评课、议课,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师考核评价怎么进行,要不要质量监控,学生期末综合评价如何进行等。我们认识到原来的一套常规管理制度已有很多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已刻不容缓。我市课改实验区为此专门成立了“重建教学管理制度”课题研究组,一方面及时研究课改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另一方面及时总结、提炼各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好做法、好经验,力图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应创新基本理念1.坚持以人为本(1)教学管理应当充分地发扬民主,充分地调动教师、学生以及各相关人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参与的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应树立主体意识,增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提高的意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2)教学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管、监、压”,而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摒除浓厚的功利色彩,让学校、课程焕出发生命的活力。2.坚持开放的观念由于新课程实施具有开放性,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必然要坚持开放的观念。管理目标从“分数主义”向全面提高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和课程文化共建转变;管理内容向全过程、全方位开放转变;管理主体从领导、权威垄断向多元参与和家社校共同参与转变;管理方法向灵活性、多样化转变。当然,开放性必然给我们的操作带来新的挑战,有很多新矛盾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解决的办法。3.坚持创新的观念教学管理要有规而无定规,有法而无定法(不应有僵化、一成不变、束缚人创造性的东西),这需要所有参与管理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既有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提出总体设计构想的一般思路,又允许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各班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案写法也不强求统一;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既有共性的要求,又允许在发展性评价中有灵活的做法……总之,创新的观念应贯穿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4.坚持发展性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学管理应体现这一理念,变已往静态的管理为动态的管理。比如现在提倡课后反思,不仅要有课前的准备,而且也要有课后再提高,为下面改进教学作准备,形成不断发展提高的良性循环。又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前是以终结性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结论,现在应思考如何改变这种思维定式,给学生弥补、改进、提高的机会,在综合评价中尽可能将成长过程的记录也体现出来(如设成长档案袋)。三、解决好教学管理中十大热点、难点问题1.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启动课改实验后,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是每个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我市课改实验区提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逐渐为大家所认同。学校要建立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的三级教研网络,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使大家共享课程资源。同时必须考虑自身的优势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在一般方案上作加减),在实际教学中也不拘泥于规定的程序。课后,应进行反思、评价,提出改进方案。2.对教案的分层管理要不要写教案,如何写教案,怎样检查教案,历来有较大的争议。教案只是个形式,核心是课前作好教学设计。重要的是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所以有人提出实行分层管理,因人而异。对新教师、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和优秀教师区别对待,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的空间,鼓励他们撰写、总结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在教师中交流、推广。应把过程性的评价与教案的检查相结合,避免教案检查的形式主义倾向。3.观摩研讨的组织与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现在,学校普遍开展说课、观摩、听课、评课、议课等研讨活动。学校管理者应注意既要制定评课的基本标准,又要关注教师创造出的新方法、新经验;既要开展以观摩研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又要克服形式主义;既要重视有充分准备的观摩研讨,又要重视随堂听课和日常研讨;既要重视他评、互评,又要重视自我评价(看自己的课堂实录,自我分析、评价、反思)。4.作业布置的改革(1)作业类型除传统的书面作业外,还有自学预习作业、收集处理信息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动手操作实验作业、探究性作业等。(2)作业数量着眼于既减轻过重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依年级、科目不同而异,甚至依学生不同而异,精选作业,避免重复劳动。(3)作业批改随作业类型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应不同,倡导多样化、富有实效性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5.课外辅导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问题,如何依据学生个性、特长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引导的问题,课外辅导的内容、组织形式、人数、时间、场所等问题,发现学生潜能问题,对某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评价问题等。6.对学校课程的管理对学校课程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新领域。我们必须理清以下问题学校课程开发的管理(需求分析、申报、审定等),学校课程实施的管理(编班、课表、场所、教学等),学校课程的评价及学籍记载,学校课程资料的管理(开发方案、开发指南、课程目录与介绍、课程标准、教材、资料等)。7.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及记载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从教学管理层面上看,我们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淡化甄别与个体实际存在差异的关系问题,测试性考核的改革与创新,非测试评价形式的探索,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操作,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的具体操作,给学生与家长的成绩报告单的改革与创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如何操作。8.对教师考核评价及其档案建设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的工作量问题(由于课程设置及课时数发生变化、增加了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所以必须重新审定教师任课的班组数,研究工作量如何认定),教师的发展性评价问题;教师、学生、家长、领导、社会人士参与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问题;在改变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衡量教师工作绩效的情况下,评定教师绩效并给予公正客观的奖惩问题。9.关于质量监控与教学督导新课程的实施有赖于高素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但当前教师现状仍适应不了要求。即使教师队伍素质有了大的提高,也应当建立必要的质量监控机制,否则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反馈和调控。因此必须研究质量监控的内容体系和可操作的措施。10.教育科研管理问题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领导机构问题(成立科研室或领导小组),各级科研课题内容的确定、申报立项问题,课题研究的管理、资金和条件问题,研究成果的评价、运用和推广问题,科研、教研、教改相结合的问题等。对这些应予以重视,落实专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