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与网兜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37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所有患者骨骺均已闭合。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10例,Ⅲ型22例,Ⅳ型5例。固定方式采用"8"字缝线法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8.91±9.34)岁(范围14~36岁),以两根2号高强度缝线交叉成"8"字经胫骨骨道拉出固定骨折块;采用网兜缝线固定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9.63±7.85)岁(范围15~33岁),以三根2号高强度缝线编织成网兜经胫骨骨道拉出固定骨折块。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通过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并记录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及伸膝阻滞情况。结果"8"字缝线组随访(16.35±5.27)个月(范围10~22个月),网兜缝线组(14.06±7.18)个月(范围10~21个月)。末次随访时,"8"字缝线组的Lysholm、IKDC评分分别为(95.86±5.74)分、(90.53±4.61)分,网兜缝线组分别为(96.53±3.17)分、(92.15±5.5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3,P=0.462;t=1.018,P=0.279);"8"字缝线组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阴性率均为92%(23/25),网兜缝线组均为100%(12/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4,P=0.265);网兜缝线组手术时间为(61.8±6.3)min,较"8"字缝线组的(43.5±5.9)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4,P=0.025);"8"字缝线组伸膝受限(5°或以上伸膝受限)发生率为16%(4/25),网兜缝线组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50,P=0.032)。结论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与网兜缝线固定技术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早期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网兜缝线固定技术可完整复位骨折块,术后伸膝阻滞发生率低,在治疗旋转Ⅲ型和粉碎Ⅳ型骨折中可能更具有优势;但有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的缺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3月—2018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45例,其中男16例、女29例,年龄35~80岁,平均47.5岁;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依据Garden分型标准,Ⅱ型6例、Ⅲ型20例、Ⅳ型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依据改良Evan分型标准,Ⅲ型1例、Ⅳ型4例、Ⅴ型7例。45例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疗效,并与术前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内固定失败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例,给予钢丝捆扎固定。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72 min。术中失血量150~600 mL,平均260 mL。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浅表感染4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肢体不等长(超过2 cm)2例,未给予特殊处理。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假体周围骨折于术后3个月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2~94(88±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2~36(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58, P<0.01)。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16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8.9%(40/45)。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内固定手术技术原因27例,其中螺钉置入位置或长度不理想12例、内固定物选择不当8例、骨折复位不良1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伤后72 h 18例,其中>1周9例;术后负重时间过早(<12周)15例;术后再次跌倒或碰撞伤6例;原因不明7例。结论导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因素与患者源性因素。对于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的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及全身状况,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