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采用骨折联络服务模式预防发生二次骨折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入丽水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中选出158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接受骨折联络服务模式护理干预)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各79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为(88.15±5.04)分,骨质疏松确诊率为29.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5±4.88)分和13.92%(t=10.77,χ2=4.54,均P < 0.05)。观察组衰弱评分为(7.21±2.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4±1.79)分;观察组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113.14±4.35)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量量表评分[(56.94±4.9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69±5.71)分和(51.53±4.31)分(t=5.05、12.94、7.35,均P < 0.05)。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3%(χ2=4.24,P < 0.05)。结论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胸科手术老年病人200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记录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ASA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阻滞使用情况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右美托咪定使用情况;随访记录术后48 h疼痛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量表(PSQI)评价患者术后48 h的主观睡眠质量,PSQI评分≥5分为发生睡眠障碍。根据术后PSQI评分将病人分为术后非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5分)和术后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5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9例老年病人,其中术后发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失眠史、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肺癌根治术和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120 min和术后中重度疼痛是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术中使用神经阻滞、PCIA使用右美托咪定是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失眠史、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肺癌根治术和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120 min和术后中重度疼痛是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术中使用神经阻滞、PCIA使用右美托咪定是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意义与价值。方法:择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常规护理组,实验组为人性化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情绪指标(SAS评分、SDS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别满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别满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患者的下肢骨折手术中给予人性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老年受试者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方法从试验设计层面上,查询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上公示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针对以老年患者为主的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对受试者年龄的规定;从实际入组层面上,收集某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立项并完成受试者入组的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已出具总结报告的多中心试验采集全部中心的受试者年龄信息,未出具总结报告的或单中心试验采集本中心受试者年龄数据与中国肿瘤登记系统中前列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年龄段发病率进行比较,比较二者是否一致。结果绝大多数(72.1%、44/61)临床试验在方案设计层面上未设置年龄上限,Ⅲ期、Ⅳ期试验均未在方案中设置入组受试者年龄上限。从实际入组层面,本研究共纳入19项药物临床试验,1 402例受试者,受试者年龄60~93(67.1±8.6)岁,与全国及北京市前列腺癌发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入组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0~64岁(34.2%、479/1 402)、≥75岁最少(21.5%、301/1 402),年龄分布与2017年中国前列腺癌高发年龄段≥75岁(421.77/10万)不同。结论前列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在设计方面涵盖全年龄段老年患者,但实际入组的老年受试者样本代表性不足,在保护受试者安全的前提下,与前列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年龄段发病率相匹配的受试人群应该逐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上海中冶医院蕰川路分院住院部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偏瘫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上海中冶医院蕰川路分院住院部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偏瘫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护理模式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3月老年LDH患者80例设置为研究样本,区间随机法均等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实施分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腰腿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腰痛、腿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第三月研究组ODI评分均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理、躯体、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层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老年LDH患者康复效果,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护理模式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3月老年LDH患者80例设置为研究样本,区间随机法均等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实施分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腰腿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腰痛、腿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第三月研究组ODI评分均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理、躯体、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层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老年LDH患者康复效果,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抗过敏牙膏治疗老年人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300例老年人牙本质过敏症患者是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这一时期内由我院收治的,将这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奥威尔组、舒适达组、GLUMA组三组,每组各100例,分别对三组患者采用奥威尔、舒适达及GLUMA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敏感指数。结果奥威尔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6%,舒适达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3%,GLUMA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3%;奥威尔组和舒适达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威尔组和舒适达组的总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GLUMA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威尔组的敏感指数为0.21,舒适达组的敏感指数为0.45,GLUMA组的敏感指数为0.81;奥威尔组的敏感指数显著低于舒适达组和GLUMA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达组的敏感指数显著低于GLUMA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威尔和舒适达等抗过敏牙膏治疗老年人牙本质过敏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就诊居民"1+1+1"签约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为提高签约率及完善"1+1+1"签约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中心城区、郊区分层抽样为原则的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9—11月抽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定点带教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郊区各3家,对其中574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在课题定性访谈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对"1+1+1"签约知晓及签约情况等。结果574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98.25%。其中,城区292例,167例(57.2%)已签约;郊区272例,133例(48.9%)已签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中心就诊次数、中心满意程度、健康知识关注状况、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05、8.51、13.89、10.76、6.26、12.98、24.73、76.77,均P<0.05);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情况、患慢性病种类、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6、14.26、13.83、18.30、18.65、11.96、5.99、5.46、83.44,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1+1+1"签约知晓情况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签约知晓情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频率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区居民因关注自身健康和对签约知晓率较高,"1+1+1"签约率高于郊区,建议政府重视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1"签约制度的建设。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应用于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效果及预后;方法:本研究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接受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两种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