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上教育权曾发生过若干次转移,或源于社会政治之变,或基于教育发展所需,经历了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之间的权力再分配。教育权的前两次再分配是教育权由家庭向社会、由民间向国家的转移,反映的是教育规模扩大以及教育作用提升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与民间、市场之间关系调整中发生的世界性公共教育重建运动,使教育权又面临新的结构调整。这次的教育权再分配源于国家对教育的过度控制所导致的国家与民间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出现了教育权由国家向民间的反向转移趋势。我国历经30余年的简政放权改革意在重构国家与教育的关系,涉及权力由政府向民间及学校的转移,是教育权的一次再分配。教育行政化的倾向直接阻碍了简政放权改革的深入进行,为解决这一具有复杂动态性的当代教育问题,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重新界定简政放权的内涵,并逐步实现其既定的目标。

  • 标签: 教育权再分配 教育体制改革 简政放权 教育行政化
  • 简介:<正>20年来,在持续、深入的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变迁面前,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社会关系分化和改组的过程中,教育领域正在逐步形成影响未来教育发展路径及其基本面貌的若干新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关系。这一变化正在打破

  • 标签: 教育公益性 未来教育 公共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标准 公共物品
  • 简介:公共教育制度是为普及教育之需而发生的由社会向国家的一次教育职能的转移,是教育权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次再分配。由于公共教育制度是在家庭之外,通过某种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来实施的一种高度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必定会与沿袭了数千年的家庭的或民间的教育传统构成极大的冲突。'二战'后最终定型的公共教育制度,由于其所具有的国家垄断性质,产生了一系列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场针对公共教育制度的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浪潮。我国教育也经历了一条与国外类似的发展路径,故20世纪80年代教育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形成一种既利于政府进行统筹管理,又能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学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的新型权力关系。教育体制改革带给公共教育的最大变化是,通过市场的有限介入来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运行机制。在这一变化中,出现了政府、市场和学校三种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力量,传统的公共教育利益格局开始分化,逐步向一个多元化的利益结构过渡。

  • 标签: 教育职能 国家教育权力 公共教育制度 教育体制改革 市场化改革
  • 简介:公民受教育权利反映了法治社会的价值基础与发展趋向,在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体系中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功能。公民受教育权利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直接关系到个人能否有尊严地生活,能否实现其他相关权利,能否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是每个公民与生俱有的权利。在现代社会,受教育权利具有多重性质,既源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既具有个人主观权利的性质,同时也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具有客观权利的性质。从自由权和社会权的角度看,公民受教育权利具有复合权利的性质;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看,公民受教育权兼有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质。公民受教育权的性质决定了其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形式。

  • 标签: 公民受教育权利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实现方式
  • 简介:<正>我国的公共教育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构成教育体制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在最近20年间,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办学自主权,从而具有了一种非政府的和非企业的组织特征。公共教育体制向社会所提供的教育产品正在发生某种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通过市场的途径来

  • 标签: 教育体制改革 公共教育 私人物品 办学自主权 学校教育 国立大学
  • 简介: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的一个重要动力是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转型进程,国家与教育关系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社会的积极参与成为新体制下教育的极具主动性的改革特征。公办学校改制是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事件,市场化的改革思路逐步释放的负面影响使教育成了一个敏感的社会领域,教育不公问题逐渐蔓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不满。教育行政化是对公办学校改制的'拨乱反正',但其破坏了多年来简政放权的成果,给教育带来的更多是弊而不是利,如何坚持简政放权的改革目标已经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分化以及由此形成的改革推力、公办学校已经具备的教育管理能力为教育治理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相对于高度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推进教育治理绝不能回避简政放权,相反,简政放权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 标签: 教育体制改革 简政放权 教育权 教育行政化 教育治理
  • 简介:<正>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经过2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有了很大的进展,已基本形成教育法的体系框架,良好的法律环境正在形成。教育法的司法化也有了一定的进展,教育法的实施更加深入。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持续、深入的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关系的深刻变迁面前,教育领域又产生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初见端倪的教育法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法律的角度看,改革就是旧的利益关系的打破和新的利益机制的建构。在当前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社

  • 标签: 教育法制建设 行政法律关系 公共物品 非企业法人 司法化 私人物品
  • 简介:<正>本文所称的高等学校是指由政府举办并由公共财政经费维持的高等学校。在中国,这类高等学校一般称为公立学校或公办学校,我国《高等教育法》将其称为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以区别于从20世纪90年代起出现的,由社会力量利用非公共财政经费举办的民办高等学校。近十年来,中国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正在出现某种性质上的变化。本文试图从教育体制改革中政府与高等学校这对关系的分化和改组出发,对高等学校法律地位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揭示由于这一变化所引发的问题。

  • 标签: 教育体制改革 财政经费 法律地位 办学自主权 权力配置 办学者
  • 简介:教育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和技术的投入,还与基本的制度环境以及在这种制度环境中的政府作用发挥有关。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对政府职能进行检讨和反思,试图打破对政府的盲信,建立适应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后科层制行政模式,这一改革已成为全球性的现象,并形成了不同取向的改革思潮和改革模式。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公共教育重建运动可以看成是上述政府职能改革的直接反映。这场运动强调学校自主权和家长、学生的选择权,试图通过某种市场化、民营化的形式,来打破公共教育的政府垄断,最终改善公共教育的绩效。

  • 标签: 政府机构改革 公共教育重建运动 改革思潮 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