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传统的主动脉夹层型对主动脉弓段夹层和单纯腹主动脉夹层命名不明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缺乏指导作用,因此阜医院提出针对主动脉解剖受累情况划分。分析按阜型的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明确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1 57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阜型四种类型(A/B/C/D)以及弓部三种亚型(Cp/Ct/Cd)夹层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以及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阜A型78例(4.96%),阜B型421例(26.82%),阜C型1 063例(67.71%),阜D型8例(0.51%)。全组手术死亡85例(5.41%)。阜A型主动脉窦直径最大,为(45.92±12.88)mm。阜C型的术前肾功能不全比例最高(14.96%)。阜D型患者年龄最大[(58.02±11.93)岁]。阜C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最高,为7.71%。阜C型患者中,Cp型、Ct型、Cd型比例为5.08%、78.27%、16.65%。Ct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存在明显差异(9.38%对1.69%,P<0.01),Ct型与Cp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无明显差异(9.38%对1.85%,P=0.06),Cp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对1.69%,P=0.94)。阜A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占64.10%,阜B型单纯TEVAR占81.53%,阜Cp型部分弓替换术占62.96%,阜Ct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占98.56%,阜Cd型去分支+TEVAR或TEVAR占70.62%,阜D型8例均行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结论阜型是对传统分型方法的总结和补充,系统、简洁地阐明夹层累及的范围,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研究和治疗的统一。阜型中不同分型的夹层发病特点和预后不同。阜型对于主动脉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阜外分型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双侧肾动脉受累的CT血管成像(CTA)影像解剖学分型,并探讨不同分型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医院外科1 33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男1 008例、女323例,年龄27~66岁,均行胸腔入口到股骨头的轴向CT平扫及主动脉CTA检查。根据主动脉CTA表现,将一侧肾动脉受累情况分为T型(真腔型)、F型(假腔型)、B型(双腔型)、C型(挤压型)、S型(三明治型),共5型;据此,双侧的肾动脉受累情况可分为TT型、TF型、TB型、BB型、BF型、CF型、TS型等7型。分析并比较肾动脉受累不同影像解剖型患者术后AKI发生率、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和患者术后早期(术后<30 d)死亡率。结果本组1 33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双侧肾动脉受累解剖型为TT型者575例、TF型352例、TB型198例、BB型17例、BF型30例、CF型84例、TS型75例,各解剖型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分别为14.61%(84/575)、22.44%(79/352)、36.36%(72/198)、9/17、40.0%(12/30)、65.48%(55/84)、36.0%(27/75),术后CRRT使用率为3.48%(20/575)、6.82%(24/352)、12.12%(24/198)、3/17、10.00%(3/30)、32.14%(27/84)、9.33%(7/75),早期死亡率为4.17%(24/575)、4.26%(15/352)、11.11%(22/198)、2/17、13.33%(4/30)、17.86%(15/84)、5.33%(4/75),7种型间AKI发生率、CRRT使用率及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CF型各项指标发生率均为最高,其次为BB型和BF型。结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肾动脉受累的不同解剖型在AKI发生率、CRRT使用率及早期死亡率存在差异,其中CF型上述3个观察指标均较其他型高。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急性肾损伤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肾动脉 解剖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