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异域形象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学术热点之一。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同时,形象学还可以作为一种观照其他研究对象的方法视角,这类研究共享着同一个学术旨趣,即紧扣形象本身的意指实践何为并为何。就形象学展开的理论反思和学术对话,是近年来又一重要收获。形象学的观念与方法近年没能得到切实推进,根本原因不在于“西方”理论的借用,而在于问题意识不清晰,缺乏从形象研究去回应时代命题能力。
简介: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自19世纪形成以来,其研究方法大体上经历了三次转型,即影响研究、去政治化的审美研究和跨学科比较,以及后殖民研究(巴斯奈特37-47)。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每一次转型都回应了特定的历史脉络。影响研究回应了民族国家(在欧洲)确立的问题。在"二战"之后的反民族主义思潮(张隆溪12)中,美国学派的学者倡导一种"去政治化"(巴斯奈特39)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其哲学背景是形式主义对实证主义的取代。
简介:作为一个西方文化符码,易I、生笔下的娜拉形象在近代被引介到中国本土以后,其意义已经从一般的戏剧艺术形象范畴衍延到知识分子心态史的层面。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审视娜拉在现代中国的意义断裂和竞争,可以看到它在不同历史脉络中有着完全迥异的问题面向。这一知识状况意味着娜拉是复数的,在其中投射着置身中西文化夹缝中的知识分子的独特经验和悖论处境,如传统与西化,琐细与崇高,西方主义与民族主义,个性解放与家国关怀等表意链间的繁复纠葛。
比较文学形象学:成绩与反思(2014—2018)
比较文学方法论的垦拓与中国学术主体性的重建——读叶隽《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
娜拉在现代中国:一项知识的考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