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胰腺中段切除后最常用的吻合方法,其具体操作技术变化多样,目前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避免术后胰瘘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外科理念、手术技术和高科技材料及器械的不断进步,胰瘘发生率有所降低。同时对胰肠吻合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亦在逐步深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实施该手术操作的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基础条件、胰腺质地和主胰管直径、主要原发病及病程、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等影响胰肠吻合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概括了张力适度、保护血运、胰腺断面封闭、胰管和肠黏膜精准对合、个体化、重视学习和经验积累等6条胰肠吻合的手术技术原则,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瘘 危险因素 技术原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科技促使外科领域飞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患者及医师均受益良多,同时也出现不可回避的问题,其实不足为奇。任何事情都需一分为二看待,可称之为“双刃剑”作用。谈及此问题、重视此问题,是为促使高科技在外科领域更好地应用。

  • 标签: 普通外科 高科技 外科手术 双刃剑 思考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全世界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肿瘤导致病人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每年新发和死亡病例>50%发生在中国。血管浸润是肝细胞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方式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治疗方式。

  • 标签: 肝肿瘤 门静脉癌栓 治疗 现状 进展
  • 简介:摘要术后加速康复(ERAS)理念自提出以来,在争议与讨论中不断地被重视、丰富与发展。虽然ERAS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并非外科学的独立分支,但外科医师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外科医师需要给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及再手术率等问题更多的关注,并能够结合优秀的外科技术与扎实的非外科技术最大程度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实施和开展ERAS,使患者受益。

  • 标签: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再手术 术后加速康复
  • 简介:摘要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饮食水平和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胆结石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胆总管结石最初可在原位形成,主要由感染和胆汁淤滞引起,也可继发于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而,对于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开腹手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镜联合内窥镜以及腹腔镜联合激光碎石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具体哪一种手术方式是最佳的选择目前尚未取得一致共识。本文对胆总管结石的4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外科手术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低,外科切除仍然是可能治愈的唯一手段,但是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极差。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差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的观点已达成共识,淋巴结清扫已是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除了少数早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无需淋巴结清扫,大多数需联合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但是对于是否必要扩大淋巴结清扫及扩大淋巴清扫能否获得生存益处仍存在颇多争论。本文将从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清扫共识及扩大淋巴清扫之争议两个方面对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清扫做一综述。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脾切除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向微创不断进步。但巨脾的分级尚未统一,巨脾的手术方式亦存在争议。开腹或是腹腔镜行巨脾切除国内外暂无统一标准,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以患者真正受益为根本目的。本文系统回顾了腹腔镜下巨脾切除的方式方法,并对巨脾的分级提供新的见解,为临床上巨脾患者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外及良恶性肿瘤、先天性胆管扩张、炎性胆管狭窄、需要切除病变后重建胆管引流、医源性胆管损伤等肝门部胆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胆肠吻合术是肝胆外科的常用术式,对于肝胆外科医生而言,无论是手术方式的选择、缝合方式的选择、缝合材料的选择乃至支架管是否放入都需要术者进行慎重考虑,因为任何一个选择的差别或不恰当都会导致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胆管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胆肠吻合相关技术的发展到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有一部分观点也已形成了统一,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有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 标签: 胆管肠吻合术,肝 术式 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非视频辅助)为核心的"四步法"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207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2例(63.8%),女性75例(36.2%);中位年龄45岁(范围:19~80岁)。重症急性胰腺炎158例(76.3%),中重症急性胰腺炎49例(23.7%)。所有患者均先接受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Step-up组(173例):采用"四步法"治疗策略,PCD后接受微创小切口胰腺坏死清除术(MIAPN),对于术后残余感染灶进一步行经窦道内镜下坏死清除术和(或)PCD,最后行常规开放胰腺坏死清除术(OPN);OPN组(34例):PCD无效后直接行OPN。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Step-up组与OPN组患者基本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PN组的转诊率、术前3 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Step-up组(47.1%比28.9%,χ2=4.313,P=0.038;26.5%比9.2%,χ2=2.819,P=0.011)。Step-up组MIAPN术前PCD次数、PCD管留置数量较OPN组明显减少[1(1)次比2(1)次;Z=-3.373,P=0.018;2(1)根比3(2)根;Z=-2.208,P=0.027]。与OPN组相比,Step-up组发病至手术时间缩短[29(15)d比36(17)d,Z=-0.567,P=0.008)],MIAPN手术时间缩短[58(27)min比90(56)min;Z=-3.908,P<0.01];术后病死率降低(5.8%比17.6%;χ2=4.070,P=0.044),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3.1%比55.9%;χ2=14.960,P<0.01),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比例降低(37.5%比47.4%;χ2=7.133,P=0.007),但两组术后腹腔局部并发症(胰瘘、腹腔内出血、消化道瘘)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ep-up组术后需要ICU治疗的患者比例小于OPN组(22.0%比44.1%,χ2=6.204,P=0.013);Step-up组总住院时间较OPN组明显缩短[46(13)d比52(13)d,Z=-1.993,P=0.046]。结论"四步法"微创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初步临床效果满意,微创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IPN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 创伤递升式
  • 简介:摘要免疫应答基因1(IRG1)是一种促炎状态下在巨噬细胞线粒体中高表达的基因,IRG1催化衣康酸的产生,并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影响线粒体三羧酸循环进而改变巨噬细胞的代谢状态,是连接细胞代谢与免疫的枢纽,IRG1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通路及机制发挥抗菌、抗炎抗氧化、影响肿瘤进程等效应,其在感染、免疫相关疾病以及部分肿瘤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IRG1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免疫应答基因1 衣康酸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外科领域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使非外科技术问题日益突显,光有外科技术不足以完全避免外科手术的失误。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但作为外科医师的我们,更需要扎实的非外科技术,如情景意识、决策能力、沟通与合作、引领导向能力。只有将优秀的外科技术与扎实的非外科技术相结合,才能助力外科手术的完美,最大程度地解除患者痛苦,使患者受益。

  • 标签: 外科手术 非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该病的发病率正在增加。由于病因复杂,缺乏有效的筛查策略,早期隐匿的临床症状和治疗选择方式的限制使得对于实施ICC的诊断、治疗变得棘手。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理念的改变,对于ICC早期发现、治疗策略进行了更加积极的探索。本文就当前ICC诊断方法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胆管肿瘤 诊断 治疗应用 肝内胆管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