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套扎术治疗胃小间质瘤与腹腔镜治疗的对比分析。方法:收集 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治疗及同期行腹腔镜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了对照组(腹腔镜)和观察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套扎术)两组,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临床治愈性切除率,术后的不良预后问题略少。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套扎术治疗胃小间质瘤效果优于腹腔镜,患者的术后恢复结果较好,可推广。
简介:摘要:对聚酯生产中真空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划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析,结合生产中出现的真实案例,说明真空条件变差时,对故障原因排查判断的思路,通过技术改造、实际操作等方法来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准确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出与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的83例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ox回归分析综合评估预后风险评分与各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癌患者OS的影响。结果从TCGA数据库筛选出7个与生存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分别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纳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低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2.5%,高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9%和32.9%;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患者比较,预后更差(P<0.001)。83例外部验证样本运用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得到一致的结果。预后风险评分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s=0.259, P=0.020),与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含量的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是与食管鳞癌患者OS相关的风险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是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且分析联合黛力新、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共抽选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对象,研究时间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两组,治疗组50例患者联合使用黛力新、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二者疗效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下降,其中治疗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黛力新、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疗效显著,推荐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在以往智能安防社区建设研究基础上,总结当前智能安防社区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对智能安防社区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更好突出智能安防社区对于社区警务实践的实际意义,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准确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出与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的83例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ox回归分析综合评估预后风险评分与各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癌患者OS的影响。结果从TCGA数据库筛选出7个与生存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分别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纳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低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2.5%,高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9%和32.9%;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患者比较,预后更差(P<0.001)。83例外部验证样本运用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得到一致的结果。预后风险评分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s=0.259, P=0.020),与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含量的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是与食管鳞癌患者OS相关的风险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是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软组织肉瘤(STS)与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STS和15例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STS组男59例,女14例;中位年龄41(18~78)岁;可测量病灶肿瘤最大径0.5~19.0 cm;肿瘤原发于睾丸及睾丸旁23例,肾23例,前列腺15例,膀胱8例,输尿管3例,其他部位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8例,远处转移8例;73例中66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3例行新辅助化疗,22例行辅助化疗,5例行辅助放疗;7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放疗联合化疗,2例行单独化疗,3例行对症支持治疗。肉瘤样癌组男11例,女4例;中位年龄65(23~84)岁;可测量病灶肿瘤最大径0.4~16.9 cm;肿瘤原发于肾6例,膀胱5例,输尿管2例,前列腺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4例;15例中12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2例肿瘤原发于肾的患者术前即存在转移,术后行辅助治疗;3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全身化疗,2例行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远处转移、治疗方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后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18.3(0.3~90.4)个月。STS组病理示滑膜肉瘤14例,脂肪肉瘤11例,横纹肌肉瘤15例,平滑肌肉瘤16例,其他类型10例,未具体分类的梭形细胞肉瘤7例。STS组66例行手术治疗者术后肿瘤复发8例,转移14例,复发并转移4例;7例未行手术治疗者均发生进展。肉瘤样癌组10例术前未发生远处转移者中,术后复发3例,转移3例;2例术前已有远处转移者行肾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其中1例总生存时间(OS)达2年,1例术后2个月复发;3例未行手术治疗者,病情均发生进展。STS组中位OS为59.3(95%CI 24.1~94.5)个月,肉瘤样癌组中位OS为8.7(95%CI 6.1~11.2)个月。STS组总生存预后优于肉瘤样癌组(HR=2.874,95%CI 1.118~7.386,P=0.022)。结论成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STS发病年龄低于肉瘤样癌。STS肿瘤原发于睾丸及睾丸旁、肾最多,肉瘤样癌肿瘤原发于肾最多。STS以平滑肌肉瘤最多。STS与肉瘤样癌应尽早诊断后行手术治疗,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全身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7-5p(miR-17-5p)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将miR-17-5p抑制剂和阴性对照转染食管鳞癌细胞EC9706和TE1,RT-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EdU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7-5p与成视网膜细胞瘤样蛋白2(RBL2)直接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RBL2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RBL2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miR-17-5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SCC组织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为4.222±0.39,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1.081±0.046,P<0.001)。ESCC细胞EC9706、Eca109、TE1、KYSE450、KYSE70和KYSE520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84±1.266、6.453±0.293、11.41±0.520、2.613±0.548、5.251±0.239和4.251±0.195,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1.007±0.079,均P<0.05)。Ⅲ+Ⅳ期ESCC组织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5.094±0.562)高于Ⅰ+Ⅱ期患者(2.934±0.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5.523±0.63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533±0.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7-5p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miR-17-5p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7-5p抑制剂能下调EC9706和TE1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其表达下调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无论是EC9706细胞还是TE1细胞,在RBL2 3′UTR-WT载体和miR-17-5p mimic共转染后,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RBL2是miR-17-5p的直接作用靶点。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17-5p抑制剂组EC9706和TE1细胞中RBL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936±0.055和0.923±0.04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87±0.019和0.102±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SCC组织中RBL2的表达水平为0.219±0.510,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0.983±0.324,P<0.001)。ESCC组织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与RBL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62, P<0.001)。RBL2表达下调能逆转miR-17-5p抑制剂引发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结论miR-17-5p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ESCC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桥面 CRTSIII型轨道板底座板、轨道板与底座板隔离层、轨道板的粗铺、精调、自密实混凝土的灌注、轨道板的复测的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