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端端吻合术(excision and primary anastomotic urethroplasty,EPA)后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09例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2.1(5~78)岁。肥胖(体质指数>28 kg/m2)25例(12.0%)。既往有糖尿病史12例(5.7%),术前3个月吸烟史103例(49.3%)。术前未行尿道扩张127例(60.8%),尿道扩张1~2次42例(20.1%),尿道扩张≥3次40例(19.1%)。术前有尿道内切开术史56例(26.8%)。术前无尿道成形术史157例(75.1%),尿道成形术1次38例(18.2%),尿道成形术≥2次14例(6.7%)。术前行膀胱造瘘201例(96.2%),未行膀胱造瘘8例(3.8%)。后尿道狭窄183例,球部尿道狭窄26例。狭窄时间35.1(1~360)个月。狭窄段长度(3.19±0.65)cm。病因为外伤190例,医源性损伤12例,炎性狭窄2例,其他5例。患者均行EPA治疗,69例(33.0%)术中行耻骨下缘切除。术后复发标准:拔除导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经尿道镜或尿道造影检查提示手术部位尿道狭窄。对可能导致狭窄复发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209例术后随访18.8(3~32)个月。31例(14.8%)出现狭窄复发,复发时间(5.3±5.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狭窄时间(HR=1.007,P<0.001),狭窄段长度(HR=5.334,P<0.001),尿道内切开术史(HR=2.901,P=0.003),尿道扩张≥3次(HR=6.214,P<0.001),尿道成形术1次、≥2次(HR=4.175,P=0.001、HR=9.885,P<0.001),术前3个月吸烟史(HR=2.605,P=0.016),膀胱造瘘(HR=0.231,P=0.006),耻骨下缘切除(HR=6.603,P<0.001)与狭窄复发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狭窄段长度(HR=4.911,P<0.001),尿道成形术1次、≥2次(HR=2.387,P=0.045、HR=3.688,P=0.015),术前3个月吸烟史(HR=2.730,P=0.030)是狭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PA术后尿道狭窄复发多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患者尿道狭段窄长度、尿道成形术史、术前3个月吸烟史是狭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切除狭窄段尿道行尿道转位一侧阴茎海绵体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术治疗35例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4岁,平均25.2岁;尿道狭窄段长度4~7 cm,平均5.2 cm;其中6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直肠瘘。手术步骤包括:①游离前尿道长度>5 cm,分开阴茎海绵体中隔,切除耻骨下缘,分离出后尿道远端开口;②在左侧阴茎海绵体下方分离出一条通道到耻骨下缘,前尿道转位绕到阴茎海绵体下缘与后尿道进行无张力吻合。结果术后2例失访,余33例随访3 ~144个月,平均37个月。32例(97%)排尿通畅,21例行尿流率检查,其中7例儿童患者最大尿流率为13.6~35.5 ml/s,平均17.5 ml/s;14例成人患者最大尿流率为16.3~77.6 ml/s,平均27.9 ml/s。6例合并尿道直肠瘘患者均成功修复,其中1例于术后第6年死于脑干出血。29例控尿良好,3例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1例术后尿道狭窄复发,再次行该术式尿道成形术修复成功。结论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长段后尿道狭窄不仅效率高、复发率低,而且不会引起阴茎海绵体弯曲和影响阴茎海绵体发育。
简介:摘要尿道成形术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重要手段。目前尿道成形术主要分为吻合成形术和替代成形术两大类,其中吻合成形术主要包括端端吻合和非离断吻合,替代成形术主要包括带蒂皮瓣成形术和游离黏膜成形术。吻合成形术在短段球部尿道狭窄与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其中非离断吻合成为医源性、单发、短段、非闭锁性狭窄的新术式。在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方面,目前一期手术使用最为广泛,但仍有许多复杂尿道狭窄病例必须通过分期手术解决。在替代材料的选择上,阴茎皮瓣与口腔黏膜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如何个性化选择最优的术式和替代材料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积累更多的长期随访资料,有助于客观比较各种术式和移植物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离断尿道成形术(NTU)与尿道端端吻合术(EPA)治疗球部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球部尿道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年龄18~60岁,均为球部尿道狭窄,狭窄长度<2 cm,既往无尿道手术史,无多段尿道狭窄,术前不存在明显勃起功能障碍。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TU组25例和EPA组48例。NTU组和EPA组的年龄分别为(39.2±9.4)岁和(42.1±9.3)岁,病程分别为6.0(3.0~14.0)个月和6.5(3.0~11.0)个月,体质指数分别为(23.7±3.2)kg/m2和(24.5±2.7)kg/m2,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8.7±4.3)ml/s和(7.9±4.6)ml/s,狭窄段长度分别为(1.7±0.4)cm和(1.8±0.2)cm,术前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分别为(20.9±1.9)分和(21.3±2.1)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TU组和EPA组的病因分别为外伤8例(32.0%)和31例(64.6%)、医源性损伤11例(44.0%)和9例(18.8%)、其他6例(24.0%)和8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中评估尿道瘢痕情况,若不离断尿道情况下能彻底切除瘢痕组织则行NTU,在狭窄段尿道远心端背侧切开,横向楔形切除尿道瘢痕,间断缝合尿道;否则行EPA,完全游离切断尿道,彻底切除狭窄段尿道及周围瘢痕组织,行尿道端端吻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排尿困难,尿道镜检及尿道造影检查提示手术部位尿道狭窄定义为手术失败。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术后3周、6个月、12个月测量尿流率,术后12个月评估勃起功能,术后1~2年行尿道造影检查。结果本研究7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NTU组和EPA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6±11.3)min和(62.7±10.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6±16.2)ml和(86.0±2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0(13~38)个月,NTU组和EPA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0%(23/25)和93.8%(45/48)。NTU组和EPA组术后3周、6个月、12个月Qmax分别为(26.7±3.6)ml/s和(28.1±8.7)ml/s、(25.2±3.5)ml/s和(26.7±8.1)ml/s、(25.0±4.3)ml/s和(26.2±7.2)ml/s;术后12个月IIEF-5分别为(21.8±1.6)分和(20.6±2.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TU组IIEF-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NTU治疗球部尿道狭窄可达到EPA的手术效果,术中不离断球部尿道可保留球海绵体动脉,减少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对患者阴茎血供及勃起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是一种创伤小、有效的术式,适用于狭窄相对较短、瘢痕组织较少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12点纵行尿道黏膜的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治疗中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中小体积(30~60 ml)BPH患者的病例资料。早期(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186例为常规组,接受不保留12点纵行尿道黏膜的HoLEP;后期(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70例为改良组,接受保留12点纵行尿道黏膜的HoLEP。常规组和改良组的年龄[(70.5±4.4)岁与(68.5±3.2)岁]、最大尿流率(Qmax)[(7.5±2.8)ml/s与(7.5±2.1)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0.3±4.6)分与(21.4±3.7)分]、生活质量(QOL)评分[(4.5±1.0)分与(4.2±1.4)分]、残余尿量[(126.9±29.4)ml与(132.2±32.3)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5±1.3)ng/ml与(1.8±1.1)ng/ml]和前列腺体积[(48.1±11.1)ml与(48.0±12.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采用"三叶法"剜除前列腺。改良组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于12点位置保留1条自膀胱颈至前列腺尖部的纵行尿道黏膜,技术改良如下:①于增生腺体与外科包膜间隙内剜除5点至1点的左侧叶及尖部;②对称于7点至11点剜除右侧叶及尖部;③于1点和11点处分别纵向切开膀胱颈至尖部的尿道黏膜,保留12点(1点至11点间)的纵行黏膜。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常规组和改良组在手术时间[(36.5±10.4)min与(40.7±9.7)min]、剜除腺体重量[(35.5±12.2)g与(31.6±10.4)g]、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6.1±2.2)g/L与(5.6±2.5) g/L]、术后住院时间[(1.2±0.2)d与(1.5±0.4)d]和留置尿管时间[(2.3±1.3)d与(2.0±1.0)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2例获得随访,常规组183例,改良组69例,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IPSS分别为(5.4±2.3)分和(5.9±1.2)分,QOL评分分别为(1.5±0.3)分和(2.0±1.0)分,Qmax分别为(24.3±9.2)ml/s和(22.5±11.3)ml/s,残余尿量分别为(8.3±4.5)ml和(7.7±2.9)ml。与术前比较,常规组和改良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改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改良组的术后即时尿控率分别为85.2%(156/183)和98.6%(6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尿控率均为100.0%。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膀胱颈挛缩发生率分别为4.4%(8/18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12点纵行尿道黏膜的HoLEP治疗中小体积BPH的效果与常规HoLEP相当,但能明显提高即时尿控率和降低膀胱颈挛缩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