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首先概述了BIM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特点以及集成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能力。随后,详细分析了BIM技术在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过程管理以及施工后运维阶段的具体应用,如三维场地布置、施工模拟、碰撞检测、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空间管理和能耗管理等,展示了BIM技术如何提升项目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本文也指出了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如数据集成与共享、模型精度与性能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制定统一标准、加强技术研发、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最后,本文强调了BIM技术在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经病理大切片诊断为前列腺癌的25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前列腺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DWI和合成MRI。病理上定义4种前列腺病变类型:前列腺癌、间质增生结节、腺体增生结节和前列腺炎。与病理大切片对照,在DWI和合成MRI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和T1、T2、质子密度(PD)值。移行带前列腺癌病灶与间质增生结节和腺体增生结节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外周带前列腺癌病灶与前列腺炎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前列腺癌和其他良性病变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前列腺癌与其他良性病变之间T1、T2、PD和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移行带前列腺癌T1、T2、ADC值低于间质增生结节(P=0.041、0.030,<0.001)和腺体增生结节(P均<0.001)。移行带前列腺癌PD值低于腺体增生结节(P=0.040)。外周带前列腺癌T1、T2、PD、ADC值低于前列腺炎(P<0.05)。对于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和间质增生结节,ADC值的AUC(0.943)高于T1值(0.691,P=0.001)、PD值(0.555,P=0.002)和T2值(0.754,P=0.016)。对于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和腺体增生结节,T1、T2、ADC值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PD值(P=0.001)。对于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T1、T2、PD和ADC值之间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成MRI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其他良性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切片病理所观察的移行区前列腺癌癌灶大小、分布及其肿瘤分级、分期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且术后前列腺标本制作病理大切片患者129例。记录病理学病灶位置、最大径线、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分级分组(ISUP);影像学病灶最大径线、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对病理大切片与影像学诊断病灶进行逐一对应,分析位于不同分区的前列腺癌病理学特征和影像检出情况。结果129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大切片病理检出213个癌灶。同时位于外周区及移行区的癌灶21个(9.9%),最大径线(2.82±0.71)cm;外周区的癌灶85个(39.9%),最大径线(1.36±0.81)cm;移行区的癌灶107个(50.2%),最大径线(1.60±0.94)cm。位于移行区的癌灶较多,癌灶最大径线较大,不同区域病灶最大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MRI资料完整的患者中,大切片病理检查出105个癌灶,MRI共检查出75个癌灶,位于移行区的癌灶MRI检出率较低,评估癌灶大小与大切片病理检出癌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癌灶直径≥1.0 cm或癌灶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2组及以上的主要病变进行分析,位于移行区的病灶MRI检出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移行区病灶比例高,且肿瘤径线更大。移行区的前列腺癌灶易临床和影像学检查中易漏诊,需要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对前列腺癌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并分析影响敏感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北京医院收治的66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67(56~80)岁。中位术前PSA 8.73(1.22~72.46)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5.9(16.8~131.8)ml。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p-MRI检查,术后前列腺标本制作病理大切片。2名放射科医生和1名病理科医生分别对前列腺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以患者和病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析mp-MRI诊断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6例,术前mp-MRI诊断前列腺癌62例(93.9%)。术后病理检查共检出病灶109处,术前mp-MRI共检出77处,敏感性为70.6%。术后病理分级分组(ISUP)分别为1组53例(48.6%),2组31例(27.5%),3组19例(17.4%),≥4组6例(5.5%)。对mp-MRI假阴性病灶特点进行分析,mp-MRI对肿瘤最大径线>1 cm[92.5%(62/67)]、Gleason评分≥7分[87.5%(49/56)],以及前列腺内的主要病灶[89.4%(59/66)]敏感性更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线>1 cm(OR=3.183,95%CI 1.580~6.411,P=0.001)以及肿瘤主要病灶(OR=4.042,95%CI 1.127~14.503,P=0.032)是mp-MRI正确诊断前列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p-MRI是诊断前列腺癌可靠而有效的手段,对Gleason评分≥7分、肿瘤最大径线>1 cm以及肿瘤主要病灶具有较高敏感性,其中前列腺癌病灶的大小以及肿瘤是否为主要病灶是mp-MRI诊断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发生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6例于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北京医院行心脏磁共振成像诊断为心肌纤维化(钆延迟强化阳性)的患者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匹配56例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无心肌纤维化的同期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并回顾性地收集两组的基线SUA值和其他重要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UA是否为心肌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肌纤维化组与对照组匹配后,基线年龄、性别、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及患高血压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心肌纤维化组的S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14±2.10)mg/dl比(6.04±1.38)mg/dl,t=-3.269,P=0.002]。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基线SUA每增加1 mg/dl时,发生心肌纤维化的风险升高34.6%(OR:1.346,95%CI:1.015~1.785,P=0.039),基线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发生心肌纤维化的风险是基线无高尿酸血症者的4.098倍(OR:4.098,95%CI:1.445~11.623,P=0.008)。结论SUA水平升高是心肌纤维化发生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