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内印度刺猬蛋白(Ihh)表达水平变化对软骨终板细胞的影响与意义。方法2018年5月至12月手术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31例软骨终板(CEP)组织标本,体外分离人CEP细胞培养至P3代,随机分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分别添加Ihh信使RNA质粒、空载体和Ihh沉默RNA质粒,质粒转染培养48 h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标本Ihh及相关指标的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染色观测细胞表型。3组实验数据因方差不齐,呈正态性分布,选择Welch检验,Games-Howell法组间多重比较。结果质粒干预CEP软骨细胞Ihh水平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0.79±0.09,0.31±0.20,0.04±0.03)、Ⅱ型胶原(Col Ⅱ) (0.18±0.08,0.49±0.14,1.13±0.2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0.78±0.17,0.51±0.12,0.37±0.06)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670、37.650、26.070,P<0.01)。RT-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 mRNA(3.13±1.21,0.92±0.18,0.39±0.22)、Col Ⅱ mRNA(0.66±0.13,1.03±0.24,1.64±1.32)和MMP-13 mRNA(9.17±2.35,1.04±0.27,3.56±0.26)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70、15.890、34.732,P<0.01)。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比较,Ihh和MMP-13在过表达组最强,敲减组最弱,而Col Ⅱ在敲减组中最强,过表达组最弱。结论下调软骨细胞内Ihh表达可明显增加Col Ⅱ,减少MMP-13,维持细胞表型,进一步延缓CEP软骨细胞退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大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自噬功能改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4周龄SD幼鼠20只,分为假手术组(暴露左侧输尿管,10只)和CRI组(结扎左侧输尿管,10只)。术后6周处死大鼠前收集24 h尿液并检测总蛋白,处死大鼠后心腔取血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浓度;取双侧胫骨近端固定脱钙制作组织学切片,番红固绿染色观测胫骨生长板增殖区软骨细胞柱细胞数量,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细胞自噬指标轻链蛋白3(LC-3)的细胞表达率,Tunel技术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细胞糖原指标糖原蛋白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RI组24 h尿蛋白[(163.5±11.3)mg比(38.6±9.8)mg,t=25.620,P<0.001],血肌酐[(67.3±16.2)μmol/L比(28.4±11.5)μmol/L,t=5.974,P<0.001],血尿素氮[(16.4±6.4)mmol/L比(4.8±2.0)mmol/L,t=5.198,P<0.001]均增高;CRI组胫骨生长板增殖区软骨细胞柱细胞数量减少[(4.2±2.1)个比(9.1±3.8)个,t=3.109,P=0.006],软骨细胞LC-3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27.2±12.6)%比(51.4±18.2)%,t=3.457,P=0.003],糖原蛋白1累积增多[(6.1±2.5)分比(3.5±1.8)分,t=2.669,P=0.016],凋亡率增高[(17.2±4.8)%比(5.1±3.4)%,t=6.505,P<0.001]。结论肾功能不全大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自噬功能下降,糖原累积增多,凋亡率增高,软骨细胞数量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正骨松筋手法与综合疗法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6月 -2019年 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综合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正骨松筋手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WOMAC和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差异( 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综合疗法和正骨松筋手法对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侧与双侧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行一期后路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骶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48例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单侧开窗组:行一期后路单侧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23~71岁。双侧开窗组:采用一期后路双侧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6~58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内固定装置有无松动、断裂,使用Bridwell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病变组织送病检,结果均诊断为布鲁杆菌病。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7±6.3)个月(范围12~4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单侧开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0.5±34.1)min、(214.4±150.2)ml,双侧开窗组为(187.1±30.3)min、(455.8±250.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手术时间=8.123,t术中出血量=2.962,P<0.05)。组间相同时间点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VAS评分、ODI及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开窗组中1例患者术后半个月出现切口感染,行清创引流术后痊愈。两组植骨融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2,P>0.05),末次随访时均完全融合。结论单侧与双侧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及医疗费用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