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brid 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应用Hybrid 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治疗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53±4.5)岁。对围术期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升主动脉置换8例,Bentall术10例,主动脉窦部成形加升主动脉置换8例。26例患者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48枚,2例远端真腔打开不良植入三枚支架;1例覆膜支架释放时移位,术中人工血管片环缩包裹加固后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无内漏发生,远端支架膨胀良好。2例(7.69%)术后死亡,其中1例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循环难以维持而死亡。术后一过性术后烦躁5例(19.23%,5/26),肌力下降2例(7.69%,2/26),声音嘶哑8例(30.77%,8/26);肝功能不全2例(7.69%,2/26),肾功能不全2例(7.69%,2/26),经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随访3~32个月,19例(79.17%)获得随访,5例因死亡失访,失访与手术及主动脉相关并发症无关,随访期全因死亡率为20.8%(5/24)。19例存活患者随访结果满意。结论Hybrid 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在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深低温停循环、脏器灌注不良的高危因素,缩短了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一种半横断升主动脉暴露法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半横断升主动脉暴露法具体实施方案是心脏停搏后纵行切开升主动脉,将主动脉窦部左、无交界上方2~3 cm处斜行切开,另一侧在窦部上方3~4 cm处将主动脉外膜略斜向上切开至离肺动脉交界2~3 cm处,3针进行悬吊牵引暴露根部结构。全组56例患者行升主动脉替换术6例,Bentall术4例,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15例,主动脉窦部重建+升主动脉替换和全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22例,Bentall+全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9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此方法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能良好显露根部结构,同期行Cabrol引流减少出血风险,明显降低死亡比例,方法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全主动脉弓置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全弓置换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59岁、60~69岁、≥70岁三组,三组病例的手术方法、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率、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并统计分析三组间差异。结果三组患者两两之间停循环时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停循环时间越短;≤59岁组与60~69岁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及ICU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59岁组71/373(19.0%),60~69岁组18/78(23.1%),70岁以上组8/30(26.7%)。住院病死率≤59岁组35/373(9.4%),60~69岁组11/78(14.1%),≥70岁组5/30(16.7%),Ⅱ型杂交手术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年龄是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后的重要死亡因素之一,老年患者可以接受全弓置换的手术方式,杂交手术可能会减少老年患者的住院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我中心收治15例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57~82(68.26±4.73)岁。根据患者术前CTA测量内脏区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的直径,选取合适支架,并通过专业软件制作3D打印模型,指导术中体外预开窗位置及开窗直径,实施全腔内修复。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期完成,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200.67±41.00)min,住院(13.47±4.16)天,无死亡、脏器功能衰竭、内漏、截瘫、置入物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应用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技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方案可行有效,近期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总结经胸骨小切口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2019年4月至2019年5月,3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经胸骨小切口手术治疗患者,年龄38、38、44岁,体质量70、90、70 kg。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无反流或少量反流,均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急诊行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术。无手术死亡,复查超声心动图示3例患者升主动脉内及主动脉弓降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主动脉瓣未见反流;主动脉CTA检查显示人工血管形态正常。3例临床实践结果初步表明,经胸骨小切口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和脑脊液生化指标对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进行胸腹主动置换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监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变化,并在术后采集脑脊液,检测脑脊液中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神经丝蛋白亚单位(NFL)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56例患者根据是否出现脊髓损伤分为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和脑脊液生化指标(GFAP、NFL和S100B)的变化。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6例患者手术时间[(697.35±139.52) min],体外循环时间[(192.87±75.56) min],停循环时间[(17±4) min],术后监护病房停留时间[(9.51±3.85) d]。术后脑脊液压力[(12.89±4.25)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7例发生脊髓损伤,其中即刻性瘫2例,延迟性瘫5例,脊髓损伤发生率为12.5%。脊髓损伤组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阳性率[85.71%(6/7)]明显高于无损伤者[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1,P>0.05)。脊髓无损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9.18±3.14) mmHg]与无损伤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阳性率[(13.25±4.29) 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12,P<0.05);脊髓无损伤组患者脑脊液GFAP、NFL和S100B水平[(0.41±0.15)、(4.36±0.59)、(1.23±0.18) ng/ml]明显低于脊髓无损伤组患者[(0.79±0.11)、(6.69±0.79)、(2.24±0.2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2.901、3.328,P<0.05)。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和脑脊液指标变化与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脊髓损伤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胸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术中或术后并发逆行性A型夹层(RAAD)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实施TEVAR的1 176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并发RAAD(1.2%),另收集9例在外院实施TEVAR发现RAAD的TBAD患者。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38~79(54±12)岁。其中典型夹层15例,壁间血肿7例,穿透性溃疡1例。16例实施外科手术,1例杂交手术,其余6例保守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23例患者中,2例RAAD在TEVAR术中发现,8例发现于围手术期,5例发现于出院后3个月内,8例于TEVAR 1年后发现,时间最长为TEVAR术后120个月。RAAD破口位于主动脉大弯侧21例,小弯侧2例。13例破口紧邻支架头端,10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且距离支架头端2 cm以上。本组随访21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1~134(59±40)个月。死亡6例,包括3例全因死亡和3例心血管事件死亡。1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发生脑梗死及纵隔感染1例。1例杂交手术患者恢复良好。6例保守治疗患者中死亡5例。结论RAAD是TEVAR相关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的严重并发症,在TEVAR的早期或晚期均可以发生。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推荐外科手术为RAAD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