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婴儿二尖瓣病变的手术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40例婴儿二尖瓣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78例,体质量(6.4±1.4)kg,年龄(196.6±80.1)天,其中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131例,二尖瓣狭窄9例。CarpentierⅠ型48例,Ⅱ型45例,Ⅲ型47例。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40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二尖瓣修复术,同期修复合并心脏畸形。体外循环(79.1±41.9)min,主动脉阻断(46.8±20.0)min,早期死亡7例(5%)。术后监护室滞留(5.6±4.8)天,呼吸机辅助呼吸(74.2±149.8)h,术后二尖瓣轻度反流48例,轻-中度反流53例,中度反流32例,中-重度反流6例,重度反流1例,术后无二尖瓣狭窄。随访6~126个月,远期死亡3例,再手术11例,5年免于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率81.2%。针对术后死亡或出现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长时间体外循环以及术后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为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二尖瓣成形手术能有效改善婴儿二尖瓣反流及狭窄问题,体外循环时间短、术中取得较好的瓣膜成形效果的患儿预后较好。对Carpentier Ⅰ型的患儿,仅行二尖瓣瓣环环缩可取得较好的成形效果,而对Ⅱ型及Ⅲ型,应因材施治,处理瓣膜各层次存在的问题,并附加瓣环环缩术。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并接受外科主动脉瓣成形术和内科球囊扩张术的患儿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患儿术前资料、术中资料、近远期瓣膜功能,Kaplan-Meier分析近远期生存率和免于再手术率,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接受外科瓣叶成形术(surgical aortic valvuloplasty,SAV),64例接受内科球囊扩张术(balloon dilation,BD)。两组患儿术前年龄、体质量、跨瓣峰值压差、主动脉瓣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Z值和主动脉瓣瓣环直径Z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AV组术后下降的跨瓣峰值压差和远期免于再手术率均优于BD组。随访SAV组(5.2±3.1)年,BD组(4.5±2.1)年。10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51),10年免于再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V组59.6%,BD组49.7%,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球囊扩张是再手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SAV和BD均能有效地解除梗阻并保证生存率。SAV术后跨瓣峰值压差的降低和远期免于再手术率均优于BD。BD后再手术风险显著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手外伤患者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外科2019年0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58例,全部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接受围术期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1w、出院时疼痛感受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术后1w 、出院时NR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围术期给予综合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原发YAP1-TFE3融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骨内原发YAP1-TFE3融合EHE 2例,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二代测序,分析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YAP1-TFE3融合EHE,男性1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26、16岁,均为多发骨病变。例1位于右侧髂骨、髋臼及股骨大转子,例2位于左股骨远端、髌骨、胫腓骨、距骨及跟骨。2例除均可见到典型的EHE形态外,还可观察到丰富、具有嗜酸性胞质的细胞,实性片状生长,伴血管腔结构形成,细胞核具有轻-中度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标本均表达CD31、CD34、ERG、Fli1、F8等血管标志物,例2个别细胞EMA阳性,均不表达其余上皮标志物,CAMTA1均不表达,TFE3均为核表达,FISH检测2例均检测到TFE3分离信号,无CAMTA1分离信号。二代测序例1检测到YAP1(第1号外显子)-TFE3(第4号外显子)融合。结论骨内原发YAP1-TFE3融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低-中度恶性肿瘤,极为罕见,特殊的组织学形态结合TFE3核表达及分子检测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