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制性脊柱炎骶关节MRI及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8例,将两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MRI检查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早期病变分级诊断准确率和早期骶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早期病变分级诊断准确率和早期骶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MRI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β-氨基丙腈(BAPN)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夹层模型,并探索最佳剂量和给药方式。方法选用75只3周龄幼年SD大鼠,均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动物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A~E 5组进行实验,A组给予正常饲料,饮食量不限;B组正常饮食,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C组和D组分别给予混合了浓度分别为0.25%和0.40%的BAPN饲料喂养;E组正常饲料喂养,给予BAPN+生理盐水混合液皮下注射。实验为期6周,通过尸检的方法获取各组大鼠的主动脉标本,针对其中主动脉夹层标本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病理学检测,并使用材料拉力仪分析标本的应力、应变及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C组中共11例出现主动脉夹层;D组中共3例出现主动脉夹层;E组中仅1例出现主动脉夹层。对照组(A组和B组)未发现主动脉夹层形成。E组大鼠的胸主动脉中膜厚度[(0.054±0.004) mm比(0.048±0.008) mm,t=2.598,P<0.05]和管壁面积[(0.620±0.074) mm2比(0.557±0.030) mm2,t=3.056,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低浓度(0.25%)BAPN能够高效构建大鼠AD模型,有助于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力学机制研究。

  • 标签: β-氨基丙腈 主动脉夹层 生物力学 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腔内手术已经成为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疾病本身情况及治疗手段的局限,术后可能出现内漏,导致疾病复发。水凝胶是一种可以根据周围环境产生性状变化的高分子凝胶,能够在腔内治疗后的瘤颈及瘤腔注射,产生占位效应,有效阻断血流,防止内漏发生。而且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可以与弹簧圈及药物结合,发挥更大的腔内治疗优势。

  • 标签: 水凝胶 动脉瘤 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血管内介入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与开颅组,每组34例。开颅组采用开颅夹闭术,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影像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脑损伤指标、并发症。结果介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P<0.05)。术后7 d,介入组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长度之比(AR)、动脉瘤瘤体直径和载瘤动脉平均直径之比(SR)、入射角均低于开颅组(P均<0.05);术后7 d,介入组MCA血流速度、颅内压水平低于开颅组(P<0.05);术后3个月,介入组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MMSE评分高于开颅组(P<0.05);术后24 h,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蛋白)均较术前增高,但介入组增高幅度低于开颅组(P<0.05);开颅组并发症发生率(17.65%,6/34)与介入组(2.94%,1/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比较,血管内介入术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可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改善脑组织血流和颅内压,并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术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复苏性主动脉腔内球囊阻断术(REBOA)是早期抗休克的重要技术方法,能够快速实现有效止血、维持基础血压、保证、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提高患者抗休克救治成功率。但是由于REBOA可能引起远端严重缺血等并发症,限制了其使用。随着临床认识的进步和抗休克救治理念的不断提高,REBOA有了重大进展,包括pREBOA和iREBOA的使用,在心脏骤停情况的使用等。为了更好的使用REBOA,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建立完善的医疗救治制度和培训体系,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