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子宫肌瘤诊断过程中,应用经腹彩超、经阴道彩超的价值。方法将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括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经腹彩超检查,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彩超检查;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分别包括的40例患者均经过了病理确诊,观察组检测出36例病变,其诊断符合率为90.0%;对照组检测出33例病变,其诊断符合率为92.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显著较高,即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经腹彩超、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应用价值分析发现,经阴道彩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经腹部检查,因此推荐临床优先选择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超(三维)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价值。方法将40例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检测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二维彩超)和观察组(三维彩超),两组各20例;观察两组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情况,统计并实施比较。结果对照组分娩/引产结果共计确定15例畸形,超声诊断出12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0.00%;观察组分娩/引产结果共计确定18例畸形,超声诊断出17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彩超(三维)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因此值得临床在产前畸形检查的过程中使用,通过准确的诊断结果可及时指导临床实施相关处理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心脏外科术后谵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5月28日。收集关于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谵妄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10 731例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1 901例,对照组8 830例,涉及14项相关危险因素。经Meta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OR=3.39)、脑血管病史(OR=2.00)、糖尿病史(OR=1.88)、认知障碍史(OR=3.88)、抑郁史(OR=3.65)、房颤史(OR=2.90)、术前迷你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SE)≤27分(OR=3.96)、手术时间延长(OR=1.29)、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 h(OR=3.44)、术后心功能不全(OR=2.56)、睡眠质量差(OR=4.43)。结论年龄≥65岁、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认知障碍史、抑郁史、房颤史、MMSE≤27分、手术时间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 h、术后心功能不全、睡眠质量差是成人心脏外科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上述因素可有效降低心脏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M)早期心肌应变的改变特点。方法60只健康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型糖尿病(T2DM)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T2DM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T2DM组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制作T2DM模型,最终造模成功23只。对照组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造模成功后第4、8、12、16、20和24周作为监测时间点采集实验数据。每个时间点时各组均入组9只小鼠,然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用于体重和血糖监测及7.0 T MR图像采集,处死剩余3只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天狼星红染色)以观察心肌间质纤维成分及微小血管的情况。MR图像采用心脏MR特征追踪(CMR-FT)技术进行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GPCS)和径向应变峰值(GPRS),并测量射血分数(EF)等。观察期内,各组自身不同监测点参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参数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期内组间血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4~24周)内T2DM组小鼠GPCS呈下降趋势,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P<0.001);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小鼠的GPCS于第20、24周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0周时T2DM组GPCS为-11.4%±2.1%,对照组为-14.3%±1.9%(t=-2.54,P=0.029);第24周时T2DM组为-12.3%±1.7%,对照组为-14.6%±1.8%(t=-2.35,P=0.040)。EF在第24周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为51%±5%,对照组为62%±6%(t=3.38,P=0.007)。观察期内,T2DM组小鼠GPRS呈下降趋势,但组内和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病理切片显示从第12周起T2DM组小鼠心肌间质纤维成分明显增多。结论T2DM小鼠早期即可出现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肌应变的改变,其中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可较EF更早反映DCM的心功能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球囊闭塞试验(BOT)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及影像学评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15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1例)应用超选择BOT评估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闭塞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检查,BOT后出现神经功能减退认定为阳性结果。依据造影结果计算闭塞动脉远端供血区皮质动脉显影的延迟时间;采用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SITN/SIR)血流分级系统对侧支血流代偿情况进行评估,依据试验结果选择手术方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结果16例患者均无试验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3例试验结果为阳性,余13例为阴性。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供血区皮质动脉显影的延迟时间为0.5~2.5(1.4±0.7)s。试验中侧支血流代偿ASITN/SIR分级不良4例(1级或2级,包括2例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良好12例(3级或4级)。3例阳性患者采用动脉瘤孤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1例出现左上肢肌力下降;13例阴性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或开颅夹闭载瘤动脉,术后3例出现轻微神经功能障碍。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0~6.0(4.6±1.2)个月,末次随访16例患者的mRS均为0分。结论超选择BOT是预测闭塞载瘤动脉耐受性的有效方式,初步应用安全可靠,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其客观评估价值仍需更多病例的积累。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膳食纤维摄入情况、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现状;分析该人群膳食纤维摄入与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该前瞻性调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3 d饮食日记调查苏州三家三甲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随访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并分析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情况与患者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122例心衰患者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9%;膳食纤维摄入量为8.1(5.8~10.9)g/d,低于推荐摄入量(25~30)g/d;与膳食纤维摄入量<6 g/d的患者相比,摄入量≥6 g/d的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43),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HR=0.422;95% CI=0.189~0.942;P=0.035)。结论该研究调查的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心衰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相关。综上,心衰患者在饮食管理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期改善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膳食纤维摄入情况、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现状;分析该人群膳食纤维摄入与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该前瞻性调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3 d饮食日记调查苏州三家三甲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随访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并分析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情况与患者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122例心衰患者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9%;膳食纤维摄入量为8.1(5.8~10.9)g/d,低于推荐摄入量(25~30)g/d;与膳食纤维摄入量<6 g/d的患者相比,摄入量≥6 g/d的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43),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HR=0.422;95% CI=0.189~0.942;P=0.035)。结论该研究调查的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心衰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相关。综上,心衰患者在饮食管理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期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