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AFRS)作为慢性鼻窦炎(CRS)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独特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生理学特点被广泛认知。AFRS好发于免疫力正常的青年患者,患病率存在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差异性。真菌介导的2型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发病机制中占主导作用,这也可能是造成AFRS难治性和高复发率的原因。治疗上首选内镜鼻窦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抗真菌治疗、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可作为难治性AFRS的辅助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放疗后输尿管狭窄(RIU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Allium输尿管支架治疗的23例(34侧)RIUS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例(1侧),女22例(33侧)。平均年龄(57.4±11.5)岁。术前中位血肌酐96.0(47.0~421.0)μmol/L。单侧输尿管狭窄12例,双侧狭窄11例。排尿后肾脏超声或CT检查评估患侧肾积水程度,平均肾盂宽度(2.3±1.1)cm。原发疾病包括宫颈癌17例,直肠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和输尿管癌1例;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根治性放疗2例,手术联合放化疗21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5例(7侧);留置双J管18例(27侧),中位留置时间18.0(2.0~84.0)个月,更换间隔时间5.0(1.0~12.0)个月/次。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总分99.0(59.0~126.0)分。Allium输尿管支架置入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全麻,患者取截石位,逆行尿路造影检查确定输尿管全长狭窄8侧,中下段狭窄20侧,中段狭窄1侧,下段狭窄5侧;平均狭窄长度(15.9±5.9)cm。先行输尿管球囊扩张狭窄段[球囊压力2 533.1kPa(25ATM),时间3 min],当狭窄长度>6 cm时由上至下依次扩张,根据狭窄长度置入1~3根Allium输尿管支架。单侧输尿管置入3根支架6侧、2根支架18侧、1根支架10侧。X线下放置支架到位后释放,行逆行造影观察输尿管通畅性,术毕留置导尿管。术后第1天复查血肌酐和腹平片,术后每6个月复查血肌酐、排尿后肾脏超声和腹平片,评估患者肾功能、支架位置和通畅性,记录患者USSQ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0.7±37.2)mi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6个月血肌酐93.5(54.0~289.0)μmol/L,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5);肾盂宽度和USSQ总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血肌酐89.0(45.0~342.0)μmol/L,肾盂宽度(1.6±0.6)cm,USSQ总分66.0(50.0~105.0)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发生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3例(13.0%),为支架相关症状如腰腹痛、血尿和下尿路刺激症状,保守治疗后均好转;Clavien-Dindo Ⅲ级4例(17.4%),分别为支架移位2例和支架结壳2例,行内镜手术治疗后2例支架移位患者好转,余2例因反复结壳拔除Allium输尿管支架并留置双J管。术后中位随访16.5(11.0~24.0)个月,21例(32侧,94.1%)保持输尿管通畅。结论采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RIUS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可以较长期保持较高的输尿管通畅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非皮质类固醇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研究组用非皮质类固醇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皮肤固体酒精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能有效改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经阴道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NOSE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行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经阴道NOSES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49~84)岁。4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2例有子宫全切术史。平均体质指数25.4(22.0~31.2)kg/m2。平均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3(2~5)分。平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1~3)分。术前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8.5±1.8)分。17例术前均行膀胱镜活检,病理结果: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例(高危或反复复发),原位癌1例,腺癌1例。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建立气腹,置入5个套管。17例均行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经阴道NOSES,其中12例行女性前盆腔脏器切除术,标本切除后经阴道放入阴道保护套,将标本通过保护套取出;3例保留子宫、双附件,在膀胱与子宫及阴道前壁之间游离切除膀胱,切开阴道后穹窿黏膜约2 cm,在腹腔镜直视下置入5 mm套管,经套管置入EndoCatch袋,将标本放入EndoCatch袋后经阴道取出。用2-0可吸收倒刺线缝合阴道。17例尿流改道分别为原位回肠新膀胱3例,回肠通道11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1例因尿毒症行腹腔镜双肾双输尿管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和子宫附件切除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数据(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及肿瘤预后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结果本组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总手术时间(309.8±55.7)min,平均NOSES时间(14.0±5.2)min.平均术中失血量(260.0±233.2)ml,2例输血。术后平均正常饮食恢复时间2(1~4)d。17例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6例术后≤30 d发生Clavien-Dindo 1~2级并发症,分别为低白蛋白血症3例、疼痛2例、发热伴疼痛1例;1例术后>90 d发生Clavien-Dindo 1级并发症,为轻微肾盂积水。术后第1、2、3天VAS中位值分别为2、2、1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0±10.9)(34~60)个月。术后3、6个月PFDI-20评分分别为(9.8±1.9)分和(9.3±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P=0.15)。1例术后1年发生肾脏转移,1例术后2年发生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NOSES是可行的,具有减少术后腹壁疼痛,利于腹壁恢复美观等优势,对患者的盆底功能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 要: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日常储运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增加了储运的难度。要使石油气储运工程的相关作业更为规范化、标准化,就必须对有关安全储运方法进行积极研究,并按照有关的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同时也要留意储运环节的固有缺陷,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储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创设良好环境。本文先是论述石油化工企业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具体方式,深入分析油气储运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具体安全措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运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储运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就需要持续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升级和优化,降低在储运过程中的能耗,这样才能实现最大的生产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灶部位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期,共挑选8例患者,临床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整理,包括症状、组织病变以及免疫表型等。结果患者中男性共2例,女性共6例,其中拥有临床症状者仅2例,7例患者病灶位于胰腺组织内,1例则位于组织外侧。所有患者病灶均呈实性囊肿,通过显微镜观察囊肿内细胞形态与常规肿瘤细胞相似度极高,总体呈假乳头状。囊肿组织内细胞部分出现透明样病变,细胞间质液黏稠,并且可观察到胆固醇样的结晶体,经过为期24个月到60个月的观察后未发现有癌细胞转移情况。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发病率较低,其中女性患者比例更大,利用组织观察和免疫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病情。
简介:摘要介绍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例,发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确诊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脓毒症,诱发类白血病反应,并出现完全性脾梗死,病情凶险复杂,经多学科协作,方转危为安。
简介: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小儿常见病,该病病因为EB病毒感染,EB病毒为疱疹病毒之一,人类为主要宿主,可通过唾液传播,诱发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率的升高,该病已受到国内外护理专家的重视,本文总结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护理进展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梗阻性黄疸初次就诊并确诊,且同时接受EUS的133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11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号码按1∶1随机分成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在训练样本,将两种疾病患者的10项EUS图像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比较两者EUS特征表现的差异,构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的预测模型,然后在验证样本检验其预测效能。鉴于胰腺实质弥漫或局灶回声减低判定上存在一定主观性,为避免偏倚,本研究特此设计了2个预测模型。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胰腺弥漫性回声减低(OR=591.0,95%CI:98.8~>999.9,P<0.001)及血管侵犯(OR=11.9,95%CI:1.4~260.2,P=0.023)是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排除胰腺弥漫性回声减低和局灶性回声减低后剩余的8项EUS特征,经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强回声灶/索条(OR=177.3,95%CI:18.7~>999.9,P<0.001)、主胰管扩张(OR=60.5,95%CI:6.2~>999.9,P=0.004)、胆管壁增厚(OR=35.4,95%CI:3.7~>999.9,P=0.009)、淋巴结肿大(OR=16.8,95%CI:1.7~475.2,P=0.038)以及血管侵犯(OR=22.7,95%CI:2.0~725.7,P=0.028)是鉴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2个模型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和0.979。当取最佳诊断阈值时,2个模型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90%;对于鉴别困难的局灶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2个模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90%,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8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2个模型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的预测价值较高,根据EUS特征表现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作出鉴别是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的脂质代谢、系统炎症指标对肾细胞癌骨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39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出现骨转移(骨转移组,56例为同时性转移,12例为异时性转移),171例未发生骨转移(对照组)。骨转移组男53例,女15例;年龄(59.47±11.41)岁;49例(72.1%)有吸烟史,41例(60.3%)既往合并高血压病,56例(82.4%)既往合并糖尿病。对照组男116例,女55例;年龄(58.61±11.10)岁;119例(69.6%)有吸烟史,92例(53.8%)既往合并高血压病,138例(80.7%)既往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平均体质指数[(24.25±4.00)kg/m2]低于对照组[(25.41±3.67)kg/m2](P<0.05)。骨转移组原发肾肿瘤分期T1期29例、T2期7例、T3期18例、T4期13例,对照组肾肿瘤分期T1期128例、T2期8例、T3期29例、T4期6例。统计患者肾肿瘤切除手术术前血脂指标: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系统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使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转移组和对照组间血脂指标、系统炎症指标的差异。结果骨转移组LDL-C[(2.89±0.76)mmol/L)]高于对照组[(2.61±0.81)mmol/L,P<0.05];而TC、TG、HDL-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转移组NLR(3.74±2.23)显著高于对照组(2.23±1.68,P<0.001);骨转移组PLR(193.88±1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122.67±54.6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一般资料、肿瘤分期、病理亚型后,血清LDL-C水平升高与肾细胞癌骨转移的发生相关(HR=1.766,95%CI 1.025~3.043,P<0.05);在初次诊断肾细胞癌时,NLR比值>3的患者,合并出现或后期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是比值≤3者的5.052倍(95%CI 1.987~12.845,P<0.05);PLR升高与肾细胞癌发生骨转移无相关性(P>0.05)。骨转移组中LDL-C升高(≥2.58 mmol/L)的患者比例(69.2%,45例)显著多于对照组(47.4%,81例,P<0.01)。结论血脂指标中LDL-C水平升高是肾细胞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系统炎症指标中NLR升高与肾细胞癌发生骨转移呈正相关。上述脂质代谢和系统炎症指标异常可早期识别肾细胞癌骨转移高危风险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