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并分析不同骨量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椎弓根通道(TT)螺钉和皮质骨通道(CBT)螺钉固定钉道周围骨质CT值,探讨CBT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内固定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胸椎或腰椎骨折行胸腰段高分辨率CT扫描的患者影像学资料。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3个组,单组各抽取30例共90例数据,其中男36例,女54例。将各组数据导入Mimics18.0中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在T10至L2各椎体上(非骨折椎体)模拟TT螺钉与CBT螺钉的置入,分割出各模拟螺钉与骨质相交的感兴趣区域(ROI)并测量其CT值,计算各组各椎体不同置钉方式ROI的CT值的相对差异百分比。在T10至L2同一组内比较两种置钉方式间ROI的CT值,在T10至L2同一种置钉方式比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间ROI的CT值,在T10至L2比较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CBT螺钉ROI的CT值与骨量正常组TT螺钉ROI的CT值,在T10至L2比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间两种置钉方式ROI的CT值相对差异百分比。结果T10至L2无论何种骨量CBT螺钉ROI的CT值均显著大于TT螺钉,T10至L2无论何种置钉方式ROI的CT值: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T10至L2骨量减少组CBT螺钉ROI的CT值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TT螺钉,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骨质疏松组CBT螺钉ROI的CT值与骨量正常组TT螺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10、T12、L1椎体,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CBT与TT螺钉ROI的CT值的相对差异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1、L2椎体,3组之间CBT与TT螺钉ROI的CT值的相对差异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骨量的降低,CBT和TT螺钉的钉道周围骨密度均明显下降。在骨质疏松患者中,CBT螺钉仍能表现出相对TT螺钉更高的钉道密度,能够提供更高的骨-螺钉界面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