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 2月 ~2020年 6月,从我院选取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 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急救措施,观察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和急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高,感染率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了感染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腹部外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室抢救以及护理方法,分析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理论知识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抢救的过程当中为患者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同时保持氧气的供给,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观察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经过手术室抢救过程后,痊愈的患者为23例,占比95.83%,死亡的患者数量为1例,占比4.17%,痊愈的患者数量明显高于死亡的患者数量(P<0.05)。在痊愈的23例患者当中,护理总满意人数为23例,占比100.00%。结论:在对失血性患者抢救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与护理人员要保持紧密的配合,并且有秩序的抢救患者,这样才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抢救 护理方法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使用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筛选出VA-ECMO运行≥72 h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前72 h容量平衡情况。根据患者前72 h容量平衡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CRRT上机率、IABP上机率、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并计算与预后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预后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77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存活41例,总存活率53.2%。48~72 h容量平衡和前72 h总容量平衡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72 h总容量负平衡组患者,与正平衡组比较,较少联合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前72 h负平衡组患者存活的相对危险度为1.81,95%可信区间(1.101~2.985),有更好的存活率。但根据每24 h容量平衡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前72 h总容量平衡呈负平衡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且较少需要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心源性休克 容量管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在心源性休克(CS)患者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治疗中的变化趋势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V-A ECMO治疗的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选病例的基本信息、ECMO相关参数以及ECMO转机后1、2、3 d的血清cTnT水平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预后;将具有临床意义和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临床结局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血清cTnT水平及其下降率预测临床结局的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最终共7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ICU内存活42例,死亡30例,ICU病死率为41.7%。单因素分析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更高〔分:32(30,34)比29(25,30)〕,且ECMO上机前心搏骤停发生率(70.0%比31.0%)及ECMO转机过程中有创机械通气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更高(96.7%比66.7%,83.3%比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ECMO转机后2 d和3 d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ng/L:2 d为6 373.5(898.3,15 251.5)比1 760.5(933.0,4 257.8),3 d为6 202.0(758.9,16 554.3)比1 678.0(623.3,3 407.8),均P<0.05〕;ECMO转机后2 d和3 d cTnT下降率也明显低于存活组〔2 d为17.3%(-44.2%,34.7%)比36.8%(18.1%,60.6%),3 d为32.4%(-30.0%,55.5%)比53.2%(38.3%,72.3%),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MO上机前发生心搏骤停〔优势比(OR)=4.564,95%可信区间(95%CI)为1.212~17.193,P=0.025〕和ECMO转机后2 d cTnT下降率(OR=1.617,95%CI为1.144~4.847,P=0.026)是接受V-A ECMO治疗的CS患者ICU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ECMO转机后2 d cTnT下降率对接受V-A ECMO治疗的CS患者ICU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AUC为0.704(95%CI为0.584~0.824),最佳诊断阈值为40.0%,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52.4%,阳性预测值为66.9%,阴性预测值为89.1%。结论接受V-A ECMO治疗的CS死亡患者早期cTnT下降率低于存活患者,ECMO转机后2 d cTnT下降率是此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肌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0%和40%电量的阈下低电量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根据Excel中RAND程序制定随机数字表,对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08例患者分为20%电量组、40%电量组、80%电量组(对照组),每组36例;3组均给予MECT治疗8次,第1周每日1次,治疗5次;第2周隔日1次,治疗3次;访视点分别为基线、首次治疗后4~8 h内、末次治疗后4~8 h内及治疗开始后的第4周、第8周。分别采用HAMD17、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HAMD17(F=10.769,P<0.05)和RBANS(F=6.961,P<0.05)得分组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2)HAMD17(F=3.450,P<0.05)和RBANS(F=2.501,P<0.05)得分时间×电量分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3)末次治疗后(F=3.673,P<0.05)、4周(F=4.570,P<0.05)、8周(F=4.122,P<0.05)HAMD17得分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20%与40%电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及40%电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末次治疗后,RBANS得分(F=7.890,P<0.05)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20%电量组[(65.2±12.2)分]、40%电量组[(63.9±11.5)分]与对照组[(55.2±1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周时RBANS得分(F=2.770,P>0.05)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0%电量MECT治疗抑郁症与标准电量相比疗效无差异,20%电量与标准电量相比疗效差,但认知功能损伤均较轻。

  • 标签: 电惊厥疗法 抑郁症 治疗结果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