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 ICASB)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根据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评定ICASB。应用单变量分析确定不同ICASB评分组间的基线资料,然后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PCT与ICASB的独立相关性,同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血清PCT水平与ICASB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161例(55.3%),年龄(64.5±8.4)岁;中位血清PCT0.053 μg/L。根据ICASB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0分组(155例,53.3%)、1~3分组(95例,32.6%)和>3分组(41例,14.1%)。单变量分析显示,ICASB评分较高组年龄、血清高半胱氨酸和PCT以及糖尿病构成比显著较高,而心房颤动患者的构成比显著较低(P均<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较高是ICASB评分较高的独立相关因素(第4四分位数对第1四分位数:优势比2.015,95%置信区间1.052~3.927;P=0.0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ICASB评分呈正相关(r=0.253,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与ICASB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盒1(HMGB1)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FC)及日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首次FC发作并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359例患儿为FC组,100例发热无惊厥患儿为发热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对FC患儿持续随访18个月并记录其癫痫发作情况。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MGB1及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分析HMGB1对FC的诊断价值,合并其他资料分析HMGB1与FC转为癫痫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发热对照组比较,FC组血清HMGB1水平较高[(3.04±1.01) μg/L、(5.09±1.45) μg/L比(8.32±2.27)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C患儿血清HMGB1水平与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因子水平均呈正相关(r=0.364、0.173、0.227、0.235、0.247,均P<0.05)。惊厥不同持续时间及不同惊厥类型组间HMGB1水平比较[(8.11±2.15) μg/L比(10.19±2.51) μg/L,(7.63±1.93) μg/L比(9.83±2.25)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MGB1水平诊断FC性能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 0.843(95%CI: 0.811~0.873)];FC转为癫痫患儿的血清HMGB1高于未转为癫痫患儿[(8.18±2.14) μg/L比(8.95±2.7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预测FC转为癫痫的性能不高[AUC= 0.596(95%CI:0.544~0.69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MGB1不是FC转为癫痫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1.929,P=0.222]。结论FC患儿血清HMGB1水平与其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类型有关,且是影响FC转为癫痫的影响因素之一,但非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慧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出院后延续性干预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东莞市厚街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2020年1月至6月在智慧护理信息系统下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ICU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7月至12月在智慧护理信息系统下实施延续性干预的50例ICU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6±4.7)岁,病程(5.1±0.6)年,住院时间(20.2±2.7)d。试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0.5±4.8)岁,病程(5.2±0.5)年,住院时间(20.1±2.6)d。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再入院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对照组ESCA评分为(99.1±13.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6.1±7.4)分,试验组分别为(98.6±13.8)分、(65.8±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ESCA评分(101.1±10.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4.2±8.1)分,试验组分别为(108.9±11.4)分、(82.1±9.4)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其中试验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9、4.502,均P<0.001)。出院后1年内,试验组再次入院[4.0%(2/50)]、不良反应发生率[2.0%(1/50)]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再次入院[18.0%(9/50)]、不良反应发生率[22.0%(11/5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5.005、9.470,P=0.025、0.002)。结论在智慧护理信息系统下实施延续性干预,可提高ICU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再次入院率,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 58 例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 29 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并于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质量。 结果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仅出现 1 例管道滑脱,风险发生率( 3.44% );研究组出现 2 例管道滑脱, 1 例皮肤压伤, 1 例管路堵塞,风险发生率( 13.79% ),研究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 0.05 )。其次,研究组护理文件书写评分( 95.72±8.27 )分、护理技术操作评分( 96.33±9.15 )分,参照组分别为( 82.39±7.31 )分、( 85.24±9.36 )分,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针对护理过程中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 58 例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 29 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并于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质量。 结果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仅出现 1 例管道滑脱,风险发生率( 3.44% );研究组出现 2 例管道滑脱, 1 例皮肤压伤, 1 例管路堵塞,风险发生率( 13.79% ),研究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 0.05 )。其次,研究组护理文件书写评分( 95.72±8.27 )分、护理技术操作评分( 96.33±9.15 )分,参照组分别为( 82.39±7.31 )分、( 85.24±9.36 )分,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针对护理过程中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人们对水环境质量更加重视,所以加大力度研究水环境质量情况。同过去相比,我国在科学技术及检测技术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所以对水资源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检测更加细致,其检测方向愈发趋于微量化发展,虽然水体中可能会有部分污染物含量极少,但是会对水体或生物环境产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微量化检测就发挥了效果。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水体检测方法之一,其能够定量、定性检测、准确率高、效率高等优势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为此,文章论述了水环境中对气相色谱技术的有效应用,旨在可以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进而好的为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助力,
简介:摘要“深刻感人”是很多文学作品特有的价值体现,文章既以深刻论长,必以文章之真诚为贵,而真诚之文往往源自于写作的真情实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学生情感体验的感应场;呼唤心灵,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生活;不断地强化学生适时激发自我写作的情感欲望,凝聚本真的写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