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作者: 朱大龙 赵维纲 匡洪宇 陆菊明 杨文英 郭立新 洪天配 母义明 纪立农 彭永德 王卫庆 姬秋和 陈丽 余学锋 时立新 冉兴无 李延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10073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15000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北京 100853,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29,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10019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10004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20008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 200025,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西安 710032,山东大学齐鲁
  • 简介:摘要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制剂(IDegAsp)含70%德谷胰岛素和30%门冬胰岛素,两种组分在制剂中独立存在,皮下注射后各自发挥作用。为帮助临床更加合理及规范地应用IDegAsp,专家多次讨论形成了此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对IDegAsp的作用机制、药代药动学特点进行阐述,并给出临床应用建议。IDegAsp可每日1次或每日2次注射,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临床证据支持在多种临床场景下使用IDegAsp,并可用于胰岛素的起始或强化治疗。建议将IDegAsp作为口服药失效起始胰岛素治疗或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选择之一。

  •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 简介:摘要肢端肥大症作为一种隐匿起病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使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肢端肥大症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利用近年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规范了肢端肥大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在非手术治疗部分,根据药物的种类,对肢端肥大症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和选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作出具体的推荐。希望新共识能够进一步指导和规范肢端肥大症的临床管理。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药物 共识 解读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用于治疗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 CS)的药物很少,无日常可用的抑制肾上腺类固醇生成的药物,酮康唑由于肝毒性退市无法获得,氟康唑是否为临床上可行的皮质醇生成抑制剂?本文对氟康唑用于各类内源性CS的个案疗效、作用机制的基础实验和不良反应报告等研究进行综述,并重点与酮康唑进行比较,为氟康唑应用于CS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虽然氟康唑降低皮质醇效果不如酮康唑,但它通过抑制11β-羟化酶和17α-羟化酶,对类固醇生成有抑制作用,可用于CS患者的短期治疗,它不良反应小、经济和普及性高。

  • 标签: 氟康唑 库欣综合征 皮质醇增多症 酮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邦优倍灵®30)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纳入预混胰岛素单一治疗或联合1~2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配至联邦优倍灵®30或门冬胰岛素30组(诺和锐®30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24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试验共纳入受试者668例,完全符合方案病例共618例(联邦优倍灵®30组305例、诺和锐®30组313例)。治疗24周后,联邦优倍灵®30组和诺和锐®30组HbA1c、FPG和2hPG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经过24周的治疗,联邦优倍灵®30组和诺和锐®30组的HbA1c较治疗前分别下降(1.38±1.33)%和(1.37±1.53)%,治疗后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PG分别降低(2.28±3.76)、(1.67±3.55)mmol/L,下降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联邦优倍灵®30组和诺和锐®30组的2hPG分别下降(3.22±5.38)、(2.78±4.83)mmol/L,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联邦优倍灵®30组和诺和锐®30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6%(151/331)和43.8%(146/333),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9%(3/331)和0.9%(3/333)。结论联邦优倍灵®30与诺和锐®30控制血糖的总体能力相当,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长舒霖®和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组、阳性药物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入选578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区组分段随机方法将受试者按3∶1的比例随机进入长舒霖®组和来得时®组,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h血糖(2hPG)、8点指尖血糖谱、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以及低血糖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治疗24周后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的HbA1c分别下降1.16%和1.25%,FPG分别下降3.05 mmol/L和2.90 mmol/L, 2hPG分别下降2.49 mmol/L和2.38 mmol/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前后8点指尖血糖谱以及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相似(P值均>0.05)。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 (38.00%和39.01%)和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7.25%和16.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两组均无重度低血糖。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1.77%比52.48%)和甘精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24周时6.91%比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长舒霖®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来得时®相当,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标签: 糖尿病,2型 甘精胰岛素 有效性 安全性
  • 作者: 谷伟军 王育璠 张俊清 管庆波 毕艳 陈璐璐 李延兵 柯亭羽 单春艳 徐向进 郭茜 母义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北京 10085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20008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100034,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2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武汉 4300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州 510080,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650101,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300134,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内分泌科 350025,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采用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全国参与《意见》培训的30家医院的320例接受基础加餐时4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将320例患者分为遵循意见组(206例)和未遵循意见组(114例),其中遵循意见组遵循《意见》进行强化治疗,未遵循意见组未按照《意见》中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每天7次行指尖血血糖监测,根据指血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开始佩戴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系统,维持7~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和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结果遵循意见组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未遵循意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遵循意见组和未遵循意见组TIR≥70%的患者比例第1天分别为19%和17%、第2天分别为21%和22%,第4天分别为33%和26%,第7天分别为45%和36%,遵循意见组多高于未遵循意见组,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趋势越发明显。在血糖达标率方面,治疗期间两组的血糖达标率均逐日提高,但达标率和达标速度遵循意见组均优于未遵循意见组,第3、4、5、6、7天两组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14%和6%、21%和10%、24%和14%、36%和12%、38%和22%。血糖控制水平,治疗第7天,遵循意见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更低,分别为7.0和7.7 mmol/L。血糖达标时,遵循意见组基础胰岛素占比在40%~60%的比例逐日下降,第3、4、5、6、7天时分别为93%、90%、76%、60%、59%;未遵循意见组则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遵循《意见》有助于改善血糖达标,但是对血糖波动无明显改善。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岛素强化治疗 指南 患者教育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实施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方案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于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新诊断T2DM患者50例。受试者按随机序号分为序贯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患者均接受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达标14 d(空腹/非餐后血糖4.4~6.0 mmol/L,餐后2 h血糖4.4~7.8 mmol/L)。随后,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片(每片含二甲双胍0.5 g,吡格列酮15 mg) 或安慰剂1片bid治疗3个月。以稳态模型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的参数评估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 min/ΔG3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之比(AUC胰岛素/AUC葡萄糖)、胰岛素分泌敏感指数-2(ISSI-2)]和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atsuda指数]。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进行组间比较,胰岛功能或胰岛素抵抗指标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改善。序贯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ΔI30 min/ΔG30 min [3.2(1.9,5.9)比2.1(1.2,4.0),Z=-1.93,P=0.049]、ISSI-2 [245.3(170.5,330.0)比 158.9(122.2,236.9),Z=-2.13,P=0.03],AUC胰岛素/AUC葡萄糖(3.0±1.7比1.9±0.9,F=5.17,P=0.028)和HOMA-β(56.9±30.7比36.0±22.5,F=5.25,P=0.037)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6.0±1.0)比(6.6±1.0) mmol/L,t=-2.04,P=0.040]和糖化血红蛋白[(6.2±1.1)%比(6.5±0.4)%,t=-2.16,P=0.040]则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诊断T2DM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可持续改善β细胞功能,维持血糖的良好控制。

  • 标签: 糖尿病,2型 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 β细胞功能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 简介:摘要尿游离皮质醇(UFC)和午夜唾液皮质醇(MSC)检测是诊断库欣综合征(CS)及其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串联质谱法检测类固醇激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多。了解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MS)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C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查阅相关文献,几个著名实验室用LC-MS/MS检测了UFC和MSC在健康人中的测定范围。近年来一些国内外文献也报道了LC-MS/MS检测UFC和MSC诊断CS的切点值,认为LC-MS/MS检测UFC诊断CS的切点为170 nmol/24 h。未来串联质谱法对糖皮质激素代谢组学的检测,有望对代谢综合征或CS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更全面、更有预测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尿皮质醇 唾液皮质醇 诊断切点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给我国的疾病管理系统造成了很大负担。传统的升阶治疗管理模式所固有的滞后性缺陷,影响了患者从治疗中获得最大收益。近年来对该领域的新进展促使我们对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进行重新考量。2‌型糖尿病的防治应当坚持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为导向,重视早期病情的可逆性;在策略上应当重视早期综合风险因素的联合达标,切实降低心血管剩余风险,同时须把握早期强化治疗实现病情逆转的时间窗,从根本上延缓疾病和并发症的进展;在具体手段上应当结合最新的临床成果,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具有大血管和微血管获益的治疗药物,以更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糖尿病综合防治目标。

  • 标签: 糖尿病,2‌型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