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始、思维的动力,是创造的基础。近代英国科学家 K.R波普尔在更高的境界上对此进行了阐述:“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触发新问题的问题。”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学生有疑问才能思考,有思考才能有探索,有探索才能有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尤其重要。 关键词:数学 ;问题意识 ;小学生 目前小学生问题意识存在的主要原因:①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观念是教师处于“尊”的地位而学生处于“从”的地位。在“老师总是对的”或“学生必须遵从老师”观念指导下,学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或迁就去认同老师的想法,或接受老师的答案。②在某些教师眼里,学生提问题被视为没有纪律观念,或者是对教师“权威”地位的挑衅。造成老师有差错也只能由老师来纠正的状况。③老师说的都是全国统一教材的标准答案,这些都是无可争议、无可置疑的。④学生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技能不足,想问不知怎么问。⑤教师“问题”意识淡薄,只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忽视让学生发现问题。 针对目前学生的提问状态,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课堂上根本没有意识要向教师提问题,即使有也不敢问。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能放下架子,摆正位置。课堂上,教师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能允许学生出错,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不然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将学生问题意识和知识教学当作同等重要的教学任务。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作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要善于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捕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要善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所谓的“不像样”的问题)灵活调整教学。 二、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想问问题、敢问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与气氛。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怀疑、大胆提出问题。对于不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哪怕提出的问题再幼稚、可笑,也不能嘲笑和打击,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和引导,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消除教师权威障碍,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想问问题、敢问问题。 如,教学二年级的“分苹果”时,教师创设情境:小熊生日到了,他准备了 16个大苹果,请小羊、小兔、小猪、小猴 4位好朋友来家里做客,请同学们帮小熊分一分,看每只小动物可分到多少个苹果。正当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分苹果(圆纸片做的)的活动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小熊把苹果都分光,他自己没有吃的,怎么办呀?”面对突如其来的不着边的问题,教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转而灵机一动:“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们该怎么办呀?”经学生互相讨论后,一致认为:一个小动物拿出一个给小熊,这样小熊就能吃到 4个,虽然比其他小动物多了一个,但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多吃一个是应该的。这样,花不了几分钟,就把这个“不象样”的问题,变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资源。 三、 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提问题 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问“问题”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让学生会问“问题”。 首先,让学生弄清常见的疑点有哪些。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新授、巩固、深化等步骤。复习引入时可质疑的问题多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 ;新授内容时可质疑问题的提出往往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中和动手操作的实践中 ;巩固深化时可质疑问题落在法则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等。教学时,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尝试、对比例题、综合思考等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实现了知识迁移、明白算理,又培养了探究精神。这样做到有章可循,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提问题的途径,增强了提问的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会问问题、善问问题。数学教材语言精炼、叙述严谨、科学性强,许多地方把思考过程都省略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钻研教材,提出针对性问题。①学会嚼文字,找出字面后隐含的意义而提问。如“小数的性质”教学内容中,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是小数的“末尾”?能不能去掉这两个字?②让学生学会比较,为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之处而提问。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将其与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提出问题:商不变的性质是怎么叙述的?根据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数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可以怎样叙述?这样,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③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提问,向老师提问。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与同学、老师相互交流合作中不斷去探索,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 作者简介: 韦永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来宾市飞龙小学。 span lang=EN-US> [1]陈登甫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J].新课程(下), 2012( 8): 57. [2]张贺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探析 [J].教育现代化, 2015( 14): 247-248. [3]向万翠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研究 [J].读写算:教师版, 2015( 41): 198.
简介:摘要:在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具有独特的地位,有效的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民间美术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阐述了民间美术教学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开展民间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