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膜性肾病高凝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法和分组研究法来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抽样调查法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膜性肾病高凝血症患者中进行抽样,抽样数量为60,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膜性肾病高凝血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延长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极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H患者51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瘤体位于黄斑区36只眼,位于黄斑外(旁中心外或视盘周边)15只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FFA、眼B型超声、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51只眼中,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48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05±0.05、0.32±0.15;肿瘤厚度、直径分别为(4.5±2.2)、(3.8±1.4)mm和(9.7±3.6)、(7.7±1.9)mm。患眼均行PDT治疗,照射时间123 s;48 h后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 )。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视网膜下积液(SRF)、瘤体渗漏情况及大小变化。治疗前后BCVA、瘤体厚度和直径比较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眼瘤体缩小,未见瘢痕形成;瘤体内血管较治疗前稀疏,荧光素渗漏减少,其中未见荧光素渗漏8只眼;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48只眼中,视网膜平复43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16±0.15、0.55±0.21。与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1、-2.676 ,P=0.036、0.040 )。与治疗前比较,不同位置患眼肿瘤厚度(t=3.416、3.055,P=0.011、0.028 )、直径(t=4.385、4.171 ,P=0.002、0.009)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PDT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可使CCH瘤体缩小,BCVA提高。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危重症患者2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每组10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支持,观察组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对两组呼吸支持方式、呼吸复苏率及呼吸稳定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方式基本类似,应用最多的均为鼻导管吸氧、呼吸机支持和复苏体位(P〉0.05);观察组呼吸复苏成功率为8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为(42.26±4.3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6.17±4.28)min(P〈0.05)。结论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可明显提高呼吸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稳定时间,值得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疼痛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患者满意率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天的疼痛评分为(1.29±0.66)分,SAS评分为(40.29±2.17)分,SDS评分为(38.27±2.31)分,患者满意率为95.12%。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结论:在应用针对性疼痛护理之后,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感逐渐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好转,患者对针对性疼痛护理持满意态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双侧侧脑室轻度和中度扩张胎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经产前超声和MRI均诊断为单纯性侧脑室扩张,且扩张程度一致的244例单胎胎儿,包括双侧扩张组82例和单侧扩张组162例,根据扩张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扩张组(侧脑室宽度10.0~12.0 mm,双侧56例,单侧120例)和中度扩张组(侧脑室宽度>12.0~<15.0 mm,双侧26例,单侧42例)。另纳入同期经产前神经系统超声和MRI均未见异常的单胎胎儿50例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生后1周内复查超声,并分别于3、6、12、18个月随访,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hedules, GDS)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观察侧脑室扩张的变化。采用t、F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双侧、单侧扩张组和对照组MRI检查到分娩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轻度扩张组生后侧脑室扩张消失率为80.4%(45/56),双侧中度扩张组为42.3%(11/26),单侧轻度扩张组为88.3%(106/120),单侧中度扩张组为57.1%(24/42)(χ2=35.183,P<0.001)。(2)双侧扩张组生后6、12、18月GDS评价结果较单侧扩张组差(P值均<0.0167)。双侧扩张组生后3、6月GDS评价结果较对照组差[3月龄正常:58.5%(48/82)与86.0%(43/50),临界:22.0%(18/82)与10.0%(5/50),落后:19.5%(16/82)与4.0%(2/50),χ2=11.425;6月龄正常:63.4%(52/82)与88.0%(44/50),临界:19.5%(16/82)与8.0%(4/50),落后:17.1%(14/82)与4.0%(2/50),χ2=9.678;P值均<0.0167]。(3)双侧中度扩张组生后6、12、18个月GDS评价结果较单侧中度扩张组差[6月龄正常:30.8%(8/26)与69.0%(29/42),临界:30.8%(8/26)与21.4%(9/42),落后:38.5%(10/26)与9.5%(4/42),χ2=11.417;12月龄正常:53.8%(14/26)与88.1%(37/42),临界:23.1%(6/26)与9.5%(4/42),落后:23.1%(6/26)与2.4%(1/42)与,χ2=11.199;18月龄正常:65.4%(17/26)与95.2%(40/42),临界:15.4%(4/26)与2.4%(1/42),落后:19.2%(5/26)与2.4%(1/42),χ2=10.568;P值均<0.0167]。双侧中度扩张组生后3、6、12、18个月GDS评价结果较对照组差(P值均<0.0167)。(4)双侧扩张组生后18个月的GDS评价结果好于3个月(χ2=8.224,P=0.016)。结论(1)双侧轻度扩张组生后,扩张的侧脑室多倾向于消失。双侧轻度扩张组的侧脑室扩张消失率略小于单侧。(2)双侧侧脑室扩张胎儿生后GDS评价结果在6个月后明显落后于单侧侧脑室扩张组。(3)单纯性双侧侧脑室扩张程度越轻,胎儿生后GDS评价结果改善的可能性越大。
简介:近年来,案例分析法由于在诸多学科的教学中收效显著,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获得普遍的应用。本文以一段有关唯物辩证法的案例分析为例,对案例分析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适用性提出质疑,强调在使用任何教学方法之前应首先反思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度与相关度,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