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博来霉素灌洗联合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栓塞术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眼眶病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眼眶血管畸形并接受博来霉素灌洗联合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有无体位性眼球突出分为扩张型组和非扩张型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随访时间、病程、博来霉素及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的用量、术前与术后视力、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结果和缓解率。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纳入患者58例(58只眼),其中男性22例(37.9%),女性36例(62.1%);扩张型组19例(32.8%),非扩张型组39例(67.2%)。扩张型组年龄大于非扩张型组[39.0(28.0,54.5)和14.0(5.7,26.5)岁,Z=-3.96,P<0.001)],两组性别、眼别、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扩张型组病程长于非扩张型组[120(12,240)和12(1,90)个月,Z=-2.50,P=0.013]。术中博来霉素用量:扩张型组1.5(1.4,1.5)万U,非扩张型组1.5(0.9,1.6)万U;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用量:扩张型组2.8(1.0,3.0)ml,非扩张型组1.7(1.0,2.2)ml。两组博来霉素和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的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0,P=0.944;Z=-1.11,P=0.268)。两组均未发生视力下降或丧失,非扩张型组视力提高5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扩张型组治疗前后畸形血管最大面积分别为384.0(329.0,458.0)和330.5(271.6,356.7)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P=0.208)。非扩张型组治疗前后畸形血管最大面积分别为960.8(822.1,1058.3)和311.6(164.6,36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扩张型组获得组织标本15例,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血管畸形;非扩张型组获得组织标本39例,其中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血管畸形41.0%(16/39),符合脉管畸形59.0%(23/39)。手术治疗后39例完全缓解(67.2%),19例部分缓解(32.8%),有效率达到100%。结论采用博来霉素灌洗联合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栓塞术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敏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hs-q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诊断效能。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7至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且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为中危或高危的50~75岁患者。所有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需完成2次hs-qFIT检测。评估hs-q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诊断效能,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最终纳入811例患者,其中结直肠癌20例(2.5%),进展期腺瘤47例(5.8%),非进展期腺瘤206例(25.4%),非腺瘤性息肉219例(27.0%),其他病变76例(9.4%),无异常243例(30.0%)。当粪便血红蛋白截断值为10、30、50、75和100 ng/mL时,hs-qFI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7.9%(145/811)、10.9%(88/811)、8.3%(67/811)、7.4%(60/811)和5.8%(47/811)。粪便血红蛋白截断值由100 ng/mL降低至10 ng/mL时,hs-qFIT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由90.0%上升至100.0%,特异度由96.3%下降至84.2%,诊断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由19.1%上升至66.0%,特异度由95.0%下降至85.1%。hs-qFIT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值为0.981(95%可信区间0.970~0.992),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1.2%;诊断进展期腺瘤的AUC值为0.846(95%可信区间0.807~0.886),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0%和85.3%。结论hs-qFIT有助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早期筛查。
简介:摘要:通 过将现有 GrabCut算法的手动初始化导致的图像分割效率低与目标轮廓增强技术相结合,提出了自动 GrabCut算法。首先,对图像执行光谱残差计算,以获得具有目标轮廓的可视化挤压图。其次,对挤出的地图进行预分割,并通过快速连接区域分析执行前景估计,以获取遮罩,并用获取的遮罩替换手动交互式初始化。 GrabCut算法最终实现了自动拆分。根据实验结果,该方法克服了手工操作的缺点,在处理背景色相似的图像时,具有比传统方法更好的分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