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RI应用独立成分分析和双回归结合的方法,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大尺度运动及认知相关网络功能变化,及其与运动、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6例ALS患者(ALS组),另招募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40名(对照组),均完成运动及多维度认知功能评价[包括简明精神状态评价(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语义流畅性(SVF)、音韵流畅性(PVF)、向前数字广度(DS_F)、向后数字广度(DS_B)、额叶功能评估(FAB)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的分类准确数、分类错误数、持续性反应分类数目、持续性分类错误反应数目、非持续性错误分类数目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采集所有被试的静息态MRI数据,以多变量解释线性优化独立成分分解进行独立成分分析,挑选出运动网络(SMN)、默认网络(DMN)和额顶叶控制网络(FPCN);应用双回归分析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网络差异对比。ALS组与对照组不同认知功能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变量协方差分析;2组间脑网络差异的对比采用非参数置换检验,以族错误率(FWE)校正,以P<0.008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偏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评价组间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ALS组患者MMSE、MoCa、SVF、PVF、DS_B、分类准确数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分类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分类数目、HAMD和HAMA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校正性别、年龄的前提下,ALS组与对照组的SMN脑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WE校正,P>0.008);与对照组比较,ALS组DMN的左侧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功能连接增强,FPCN的右侧前扣带回(ACC)、右侧后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以及左侧颞下回局部脑区功能连接下降(FWE校正,P<0.008)。ALS患者vmPFC功能连接与MoCa评分(r=-0.565,P<0.001)、FAB评分(r=-0.373,P=0.015)及WCST的分类准确数(r=-0.478,P=0.002)、SVF评分(r=-0.458,P=0.002)呈负相关;与WCST分类错误数和HAMA评分呈正相关(r=0.416,P=0.007;r=0.388,P=0.011)。FPCN多个脑区功能连接下降,其中ACC的功能连接与DS_F(r=0.341,P=0.027)和MMSE评分呈正相关(r=0.351,P=0.023)。vmPFC功能连接增加对MoCa评分的影响占49.6%;而对FAB评分和HAMA评分的影响分别占35.2%和34.2%;对WCST的分类准确数、分类错误数以及SVF的影响不足30%;ACC功能连接下降对DS_F评分的影响占37.7%。结论ALS患者存在以额颞叶核心脑区为主的大尺度脑网络改变,DMN和FPCN网络变化与ALS患者临床认知改变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工人医院治疗的112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支架+药物组,每组56例。药物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支架+药物组给予支架置入联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12个月后循环缺血性事件发生率、血管狭窄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情况。结果支架+药物组手术 成功率为100.0%(56/56)。支架+药物组治疗后血管狭窄率低于药物组[(15.21 ± 3.74)%比(18.62 ± 4.27)%],但再狭窄率高于药物组[26.79%(15/56)比7.14%(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药物组治疗后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总发生率低于药物组[8.93%(5/56)比28.57%(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92,P = 0.008)。支架+药物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生命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药物组[(2.30 ± 0.36)分比(3.75 ± 0.52)分、(4.11 ± 0.51)分比(6.14 ± 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配合药物方案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总有效率,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改善,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工人医院治疗的112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支架+药物组,每组56例。药物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支架+药物组给予支架置入联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12个月后循环缺血性事件发生率、血管狭窄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情况。结果支架+药物组手术 成功率为100.0%(56/56)。支架+药物组治疗后血管狭窄率低于药物组[(15.21 ± 3.74)%比(18.62 ± 4.27)%],但再狭窄率高于药物组[26.79%(15/56)比7.14%(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药物组治疗后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总发生率低于药物组[8.93%(5/56)比28.57%(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92,P = 0.008)。支架+药物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生命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药物组[(2.30 ± 0.36)分比(3.75 ± 0.52)分、(4.11 ± 0.51)分比(6.14 ± 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配合药物方案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总有效率,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改善,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