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针刀松解术(Acupotomy dissolution)和膝关节腔注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帮助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和延缓病情进展。针刀松解术是通过小针刀实施的闭合性微创手术操作,在膝关节周围及腔内使用针刀松解减张减压,改善血供,加速炎症和致痛物质吸收,并改善关节功能。该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口小,恢复期较短。膝关节腔注射治疗是将药物或臭氧等治疗性物质直接注射到膝关节内,常用的药物包括类固醇激素、透明质酸、臭氧等。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活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关节镜微创术联合补肾利湿法对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09月至2020.09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一共60例,采用关节镜微创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利湿法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微创术联合补肾利湿法治疗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疗效,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3D 打印膝关节模型在关节外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实习的安徽中医药大学骨伤班本科生,共 46 名同学,随机将他们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24人,对照组 22人。试验组采用 3D打印膝关节模型结合 PPT教学法,对照组采用 PPT教学法。课程结束前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实习同学进行理论和操作测试,测试内容为对膝关节解剖结构的识别和定位,测试总成绩为 100分,理论和操作测试各 50分。课时结束后对参与该研究的 46名实习同学进行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两项调查内容评分满分均为 10分。 结果 两组同学均独立完成课后考核,其中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 < 0.01);试验组同学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试验组同学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将 3D 打印膝关节模型应用到膝关节临床教学中提高了实习同学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不同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踝关节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n=30)、观察(n=30)两组,分别给予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并进行手术疗效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不同踝关节骨折较更具临床优势,不仅可以提升骨折康复优良率,同时还可以使踝关节功能恢复,亦可加快骨折愈合时间,对骨折预后意义尤为积极。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小板裂解液(PL)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150例KOA患者的150膝,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小板裂解液(PL)组、富血小板血浆(PRP)组和玻璃酸钠(HA)组(每组50例),3组关节腔注射PL、PRP和HA频次为每周1次,连续5周。选择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为时间观察点,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疼痛评分、Lequesne肿胀评分及WOMAC综合评分评价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情况及综合功能等方面的区别,同时记录3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用于数据分析比较。结果PL组49例,PRP组48例,HA组47例成功完成治疗及6个月以上随访。3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时WOMAC疼痛评分最低;治疗后3及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3个月:t=1.115,P<0.01;t=2.343,P<0.05;6个月:t=0.463,P<0.05;t=1.98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23、2.983,均为P>0.05)。Lequesne肿胀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时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3.132,P<0.05;t=1.545,P<0.01),PRP组低于HA组(t=2.654,P<0.05)。治疗后6个月时,PL组与PRP组均低于HA组(t=2.513,P<0.05;t=3.3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3,P>0.05)。3组治疗完成后WOMAC综合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2.442,P<0.05;t=2.415,P<0.01),PRP组低于HA组(t=1.324,P<0.01);治疗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t=1.613,P<0.05;t=2.9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P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HA组(8.5%)(P<0.05);PL组低于PRP组(P>0.05),PRP组低于HA组(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取得与富血小板血浆同样的治疗效果,均优于玻璃酸钠,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给予观察组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能取得理想的术后效果,同时术后基本不会出现并发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黄河中心医院骨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4例高龄不稳定型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PFNA组。常规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79.00±3.27)岁;PFNA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78.00±3.35)岁。常规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给予PFN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相关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14.00±2.71)周,常规组(13.00±2.6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8 8,P=0.072 2);PFNA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低于常规组[(122.03±16.23)ml比(132.05±18.76)ml、(2.00±1.34)d比(5.00±1.51)d、(51.00±5.38)min比(62.00±6.05)min、(7.21±1.62)cm比(11.49±2.27)cm],术后开始负重站立时间长于常规组[(23.00±3.18)d比(15.00±2.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49%(43/47),高于常规组的80.85%(38/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1 7,P=0.135 2)。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8.51%(4/47),低于常规组的14.89%(7/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6 6,P=0.335 7)。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状态较为严重、不存在严重内科疾病、自身机体素质相对良好的患者,选用半髋关节置换术,但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等;对于骨质疏松状态较轻、存在较多内科疾病、自身机体素质低下的患者,选用PFNA,但可能引起髋内翻、股骨头切割等,应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及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1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86例)、SOX组(86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SOX组于术前实施肠内营养+新辅助化疗2周期。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围手术期营养指标、生存质量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近期疗效、R0切除率、生存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OX组治疗总有效率(58.1%)、疾病控制率(89.5%)及R0切除率(70.9%)均比对照组高(43.0%、75.6%、55.8%),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术前降低,但SOX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1年SOX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比对照组高,3年总生存率(77.9%)及术后第3年无病生存率(74.4%)均比对照组(60.5%、59.3%)高(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化疗期间接受规范化肠内营养可改善营养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骶椎CT、MRI影像融合建模3D打印引导骶神经穿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拟行骶神经调控术(SNM)的4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与试验组(n=2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X线透视下十字定位法进行骶神经穿刺,试验组采用骶椎CT、MRI影像融合建模3D打印辅助骶神经穿刺。记录两组穿刺次数、穿刺成功所用时间、刺激器调试时间、刺激器最小起效电压、累计X线辐射剂量和术后疗效(二期转化)、并发症。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术中刺激器调试时间、辐射剂量、最小起效电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5例和16例患者完成二期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757,P=0.384)。对照组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2例,出血1例,试验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骶椎CT、MRI影像融合建模3D打印方法能安全引导SNM骶神经穿刺,相较于传统X线下透视穿刺定位法,能有效提高穿刺效率,减少术中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