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吻合夹对治疗下胃壁切除术(EFTR)后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胃黏膜下肿瘤入院而接受EFTR术的14例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55.9±8.2)岁(45~69岁)。其中闭合创面使用新型吻合夹6例(新型吻合夹组),使用尼龙绳联合金属夹8例(尼龙圈联合金属夹组)。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超声检查,术后均行普通白光检查以评估创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大小、闭合创面所需的操作时间、闭合成功率、术后胃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等。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术后第1个月复查普通,术后第2、3、6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电话及问卷随访形式,评估新型吻合夹和尼龙绳联合金属夹在EFTR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切除术,均成功闭合。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缺损直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尼龙圈联合金属夹组相比,新型吻合夹组操作时间缩短[(5.0±1.8)min比(35.6±10.2)min,P<0.001];手术时间缩短[(62.2±12.5)min比(92.5±0.2)min,P=0.007];术后禁食时间减少[(2.8±0.8)d比(4.9±1.1)d,P=0.002];术后住院时间也缩短[(5.2±0.8)d比(6.9±1.5)d,P=0.023];术中总出血量减少[(20.00±5.48)ml比(35.63±14.75)ml,P=0.031]。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接受检查,均未出现术后迟发穿孔及出血;均无明显不适症状。结论新型吻合夹对于治疗EFTR术后造成的胃壁缺损效果良好,具有术中操作快、出血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胃肿瘤 金属夹 尼龙绳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 简介:摘要消化道超声作为超声技术与技术的结合,自问世以来就在消化道疾病诊疗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操作方式及消化道自身特点,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超声耦合介质仍是脱气水,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对其他成分耦合剂的尝试和应用,如羧甲基纤维素和卡波姆。本文就超声耦合剂的性能要求、种类、使用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腔内超声检查 微探头 耦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创面喷洒止血粉对迟发性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榆林市第二医院接受ESD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计划纳入试验组、对照组各100例,以随机信封方式在ESD手术开始后进行分组,ESD结束后试验组创面予止血粉喷洒,对照组则不予处理。主要观察试验组止血粉喷洒用时、用量及其不良事件,并对比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迟发性出血(术后30 d)发生率、早期迟发性出血(术后48 h)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初始纳入200例患者,有1例中途退出、3例转外科手术,最终共有196例纳入数据分析,其中试验组97例、对照组99例,2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均>0.05)。试验组止血粉喷洒时间(68.78±19.75)s,用量(2.51±0.93)g,有1例(1.03%)出现止血粉输送管路堵塞,术后随访30 d未发生止血粉相关不良事件。手术时间试验组为(61.92±11.71)min,对照组为(59.76±11.01)min(t=1.330,P=0.185);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试验组为1.03%(1/97),对照组为8.08%(8/99)(P=0.035);试验组无早期迟发性出血,对照组发生率为6.06%(6/99)(P=0.029);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57±0.85)d,对照组为(4.86±1.37)d(t=1.778,P=0.077)。结论ESD术后创面喷洒止血粉能有效预防迟发性出血的发生,尤其是对早期迟发性出血的预防作用更为显著,但喷洒装置的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止血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极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电刀(简称T刀)与Dual刀在ESD治疗食管病变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食管病变且行ESD治疗的59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ual刀组(30例)及T刀组(29例)。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切除速度、完全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T刀组与Dual刀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刀组、Dual刀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7.86±24.62)min和(66.28±29.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9,P=0.024);切除速度分别为(22.80±7.31)mm2/min和(16.20±7.24)mm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4,P=0.001);病灶完全切除率分别为86.2%(25/29)和8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0.742)。T刀组出现并发症2例(6.9%),Dual刀组并发症共5例(1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P=0.449)。两组均未见术后穿孔、出血情况。结论在食管病变ESD中,T刀相较于Dual刀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切除速度,安全性、有效性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效率,有效性 安全性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高频切开刀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选取巴拿马小型猪进行体内实验,比较3.3%羧甲基淀粉钠(SCMS)溶液和上市产品Eleview™对内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影响。结果显示黏膜下注射3.3% SCMS溶液所形成的黏膜抬举高度和维持效果优于Eleview™。3.3% SCMS注射组中,ESD所需注射液总量、黏膜切除时间均低于Eleview™组,且整块切除率更高,出血情况更轻。两组的成功切除率、穿孔、创面愈合、注射液残留、病理分析等均未见明显差异,表明3.3% SCMS溶液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的黏膜下注射液。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羧甲基淀粉钠 黏膜下注射 泊洛沙姆188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颅肿瘤性病变,占所有儿童肿瘤的2%~3%,由于其对放疗和化疗高度敏感,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即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颅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鞍上、基底节区等部位,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各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对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生殖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讲座
  • 简介:摘要:通过详细分析航测遥感业数据处理中的相关技术应用形式,探讨航测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对相关数据的控制要点和技术应用现状进行探讨,希望可以认真分析数据应用方式,提高相关从业者的数据处理水平和技术应用效率。

  • 标签: 航测遥感内业 数据处理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为解决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本文首先对膜法技术特点做出分析,进一步研究膜法水处理系统的弊端与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对膜法的具体应用做出研究,进而提高出水品质并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电厂 全膜法 锅炉补给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妇科腹腔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术前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本院妇科近一年收治的妇科腹腔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接受术前预康复护理模式,于围术期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结果 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护理满意度90.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5%。实施术前预康复护理模式后,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护理满意度96.8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结论 给妇科腹腔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术前预康复护理可减轻妇科腹腔患者术后疼痛,恢复更快,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术前预康复 妇科 腹腔镜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讨论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特点及后路髂腰固定治疗该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5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髂腰固定术,并在手术后1年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记录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A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髂腰固定对于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损伤有显著效果,术后愈合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具有临床治疗价值,可推广。

  • 标签: 髂腰内固定 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手术系统(Ra-fURS)的性能,并探讨应用该系统行动物手术的可行性、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10月使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手术系统,配合软性输尿管进行研究。研究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体外基本性能测试,包括:①Ra-fURS控制软的3个自由度运动范围(上/下弯曲角度、轴向旋转角度、前后进退距离);②操作相应延迟;③Ra-fURS操控光纤前后运动距离。第二部分为模拟软手术,术者为8名泌尿外科医生,分为A、B两组,每组4名。A组无主刀经验,B组手术经验均>200例。两组术者均采用3D打印肾脏模型测试Ra-fURS探查所有肾盏的完成度(探查肾盏数/肾盏总数)和时间;集合系统内定向移位时间;激光碎石时间(结石模型为0.5 cm×0.5 cm×0.5 cm石膏块)。第三部分为动物软手术,实验对象为5个月龄雌性约克夏长白猪2只。两组术者对实验动物行双侧输尿管软探查,共完成32次Ra-fURS手术。记录每次Ra-fURS安装时间和卸载时间,以及Ra-fURS探查所有肾盏的完成度和时间。每次Ra-fURS术后,术者需行1次人工操作软,并对Ra-fURS和人工操作的舒适度评分(术者手指、腕、肘、肩、腰、膝每个部位,明显不适为0分,轻度不适评分为1分,无不适评分为2分,合计0~12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Ra-fURS控制软实施3个基本自由度运动行程分别为进/退+11~-11 cm、轴向旋转+225°~-225°、主动弯曲+270°~-270°,操作光纤的进退行程为+2.5~-2.5 cm。体外模型下,A、B组探查集合系统的完成度均为100%;探查时间分别为(116.0±8.0)s和(110.3±15.4)s,定向移位时间分别为(71.3±16.4)s和(64.3±5.9)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模拟碎石时间短于A组[(525.8±58.5)s与(780.5±141.2)s,P<0.01]。动物手术中,第1~7次Ra-fURS安装时间平均为(234.0±43.0)s,呈下降趋势,第8~32次安装时间基本稳定,平均为(149.3±8.0)s;卸载时间均平稳,平均为(43.9±5.9)s。两只动物共51个肾盏,B组探查集合系统的完成度高于A组[(95.5±9.1)%与(59.1±9.1)%,P<0.05],探查时间短于A组[(127.3±18.2)s与(274.8±34.6)s,P<0.05]。对于所有术者,Ra-fURS舒适度评分均高于人工操作软[(8.9±0.3)分与(5.9±1.1)分,P<0.05]。结论新型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手术系统具备控制软行肾探查以及联合激光行碎石操作的功能,该系统装卸便捷、性能稳定、使用舒适,在一些基本应用中可降低手术经验差异的影响。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软性输尿管镜 肾脏内镜手术 肾结石 动物模型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胃肠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夜间血压模式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全麻下腹腔胃肠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131例,进行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术前1 d监测24 h动态血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进行分组,夜间血压下降率≥0%为夜间血压降低组(D组,80例),夜间血压下降率<0%为夜间血压升高组(R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D组相比,R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大,平均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升高(均P<0.05);(2)与D组相比,R组术后急性肾损伤、急性心衰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其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2.941(95%CI为1.344~6.435)、3.660(95%CI为0.991~13.51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血压升高为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00,95%CI=1.286~10.648,P=0.015);(4)急性肾损伤及急性心衰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R组的事件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择期行腹腔胃肠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夜间血压升高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相关性:术前夜间血压升高增加术后急性肾损伤及心衰的发生率,且夜间血压升高为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肠肿瘤 血压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对腹腔胃减容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胃减容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研究组则采用多学科协作的疼痛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入麻醉科加强治疗病室(AICU)即刻(T0)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AICU期间(T1)最高NRS评分、术后24 h静息/运动(T2)NRS评分、术后48 h静息/运动(T3)评分、早期康复指标情况、镇痛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NRS评分T0、T1、T2、T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普通食物、下床平地行走50 m、拔除引流管、住院总天数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镇痛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腹腔胃减容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进食、早下床,加速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多学科疼痛管理模式 胃减容手术 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