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铁路是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程建设的电力供电系统主要是以电缆线路作为支撑,此种方式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小,供电可靠性比较高。但是随着电缆在馈电线路中所占比例的逐渐增大,中性点不接地或者消弧线圈接地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为保证供电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而需要结合现状对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研究。本文对铁路电力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
简介:摘要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已经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对肺癌诊断特异度近100%,但其诊断敏感度波动较大,术者能否正确选择TBNA穿刺点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为全面提高TBNA穿刺技术和诊断敏感度,本文从肺部淋巴结解剖、图谱定位以及临床验证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选择TBNA穿刺点。
简介:摘要微波消融术是不能或拒绝常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之一,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已得到认可,因其适应证广、耐受性好、微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备受临床关注。此文详细介绍微波消融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及特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并发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太仓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在发现肺结核病人中的作用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太仓市2011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人及确诊登记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人611例,转诊与追踪到位572例,总体到位率93.62%。户籍人群与流动人群相比,转诊疑似病人无差异,但转诊到位率与追踪到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2011年太仓市确诊登记肺结核病人中非结防机构发现166例,占总病例的51.55%,其中涂阳病人120例,涂阴病人46例,有较大差异。非结防机构发现户籍人群病人数与流动人群病人数相比无差异;但涂阳病人和涂阴病人的发现数相比两类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非结防机构在病人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后工作中仍需继续加强网络直报质量和追踪病人的及时性,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和推荐疑似病人的力度,政府也应加强相应补助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子宫肌腺症通过小剂量、大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临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肌腺症患者按照用药剂量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小剂量米非司酮)与对照组(大剂量米非司酮),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①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1%、85.71%,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②停止用药3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月经量、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等指标基本一致(P>0.05);但相对于治疗前,组间月经量、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等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过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④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6%、22.44%,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腺症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等优势,其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0070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与人乳腺癌MCF7细胞间接共培养体系。并诱导MCF7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通过lncRNAs芯片技术,最终获得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00707。收集民航总医院及衡道病理中心提供的2015—2019年乳腺癌组织标本136例。应用RNAscope技术检测并统计分析乳腺癌组织中Linc00707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血管内癌栓的关系。结果121例阳性病例,Linc00707呈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点簇状棕褐色颗粒。(1)Linc00707在T2、T3、T4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1组。(2)Linc00707在乳腺癌组织学Ⅱ、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癌组织学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inc00707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1、N2、N3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0组。(4)Linc00707阳性表达率在有无血管内癌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Linc00707在<50岁与≥50岁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nc0070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果显示Linc00707能够促进乳腺癌的生长、增殖、侵袭和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因打鼾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的成人患者,在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同时使用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利用均数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Bland-Altman法评估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生成的呼吸事件指数(REI)与PSG生成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一致性,计算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诊断OS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其诊断OSA的最佳界值。结果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男120例,女78例,年龄45.5(33.0,57.3)岁。PSG生成的AHI与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的R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4.7,40.2)次/h比16.2(6.1,40.0)次/h,P=0.381),二者显著相关(r=0.914,P<0.05),其一致性检验的平均差-0.06次/h(95%CI:-18.44~18.31);如以REI≥5次/h作为诊断标准,则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诊断OSA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58.0%;以REI≥13.3次/h诊断中重度OS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1%,71.1%。结论该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所得REI与PSG-AHI一致性较好,可用于OSA及中重度OSA患者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者中抽选20例,列为实验组,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同时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我院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者中抽选23例,列为对照组,采取经验性镇痛镇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0.00%)、镇静过度发生率(5.00%)、谵妄发生率(5.00%)、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30.43%、30.43%、34.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抚触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抚触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更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家属治疗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并借助温和耐心的抚触增加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干扰因素,同时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更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对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非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非射血分数降低CHF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按照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来计算倾向性得分,依据1∶1比例进行匹配,将247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247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相似(均为P>0.05)。平均随访(23.2±12.1)个月,观察组的因心力衰竭加重而住院风险(27.5%比40.9%)和因COPD急性加重而住院风险(23.1%比36.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其中,应用比索洛尔或美托洛尔患者的因心力衰竭或COPD加重的住院风险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但两组的死亡风险相似(25.5%比33.2%,P=0.1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2.021)、糖尿病(HR=2.687)、肺功能(HR=1.834)、肾功能(HR=2.483)、B型利钠肽(HR=3.531)是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均为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合并轻中度COPD的非射血分数降低CHF患者再住院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驱动基因共突变的病例。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 5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统计分析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 50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2.9%(797/1 508)、6.2%(93/1 508)、2.7%(40/1 508);EGFR基因突变类型以外显子19 del 与外显子21 L858R为主(90.6%,722/797),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无吸烟史、腺癌患者(P<0.05);ALK及ROS1基因融合多见于年龄<60岁、晚期患者(P<0.05)。其中携带共突变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6例(1.1%,16/1 508),包括EGFR/ALK基因共突变7例、EGFR/ROS1基因共突变8例、ALK/ROS1基因共突变1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多为女性、腺癌患者。16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中,8例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疗效为3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可出现突变共存的状态,多基因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靶向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109例。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年进行用药指导、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结果与基线比较,随访1年时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59.6%比19.3%,χ2=37.178,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48.6%比28.4%, χ2=9.374,P=0.002)、β1受体阻滞剂(54.1%比22.9%, χ2=22.389,P<0.001)和他汀类药物(69.7%比22.0%, χ2=49.955,P<0.001)的比例均显著增加,FMD(8.7%±6.0%比7.0%±6.2%,t=3.966,P<0.001)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69.7±9.0比65.0±8.9,t=5.437,P<0.001)均显著改善。结论本研究观察到,在以胸痛就诊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