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评价尤其是区域性教育发展评价,大致经历了从“达标验收”到“以评促建”再到“协商共建”的两次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意味着评价观念的转变,以及评价性质与功能的转变。评鉴式的达标验收,是行政事业评价的惯常套路,即根据预期目标制定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到时间节点则组织专家组“验收检查”,考量其“达标”程度,这是一种重结果的评价;如果在重结果的同时还考量产出这些结果的投入或所耗费的成本,那就是指向效率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缺陷在于,教育发展规划或方案目标本身的合理程度,各个主体在目标之外的感受,各方人士对教育发展目标、规划及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不同观点都难以反映,而且教育结果或成果的价值显现,往往是扩散的、潜在的,有时还是内在的、滞后的,这些都难以用事先确定的目标一一查对。
简介:从一所“后起新秀”学校副校长调任一所百年老校、大校和名校校长,虽说不上是“二等兵升营长”,但毕竟难免遭遇“信任迟疑”,李伟平从容智慧地赢得信任、树立威望,把学校带进“高端发展”状态;从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教育改革的万花丛中,李伟平认定“新基础教育”且情有独钟,以锲而不舍之顽强,恁是把局前街小学从“私淑弟子”变成“及门弟子”,与历经八年的“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并肩作战,开始了“跨越式发展”之探险历程。直面挑战、抓住机遇、能谋善断、相机引领、活用资源,带领学校以开放的心态、成长的追求和持续的努力,逐渐转变着师生的在校生存方式和管理层的领导方式……具有这样一些品质和行事方式的校长,正是我们所身处其间的复杂时代特别需要的智慧型领导。
简介: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需要在终身教育的视域下重新解读,这不仅因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在新的参照系下拓展新的空间,更因为学校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具有拳足轻重的核心地位。当今学校要为年轻一代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的“基础”之内涵,呈现出从“双基”到“多基”、“软基础”比“硬基础”更重要、从“共同基础”到“类基础”等变化趋势;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发展人的内涵,是专属基础教育的,业已被“窄化”和“泛化”了的素质教育应当回归基础教育;聚焦学校变革、形成个性与特色,通过自身的结构优化和面向社会的开放与互动,有助于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社会当之无愧的核心和引领社会精神文化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