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形态,表现了一种特殊的马克思主义观.它的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其特征是寻求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拒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人道主义的阐释.就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而言,重要的是划清"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界限.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有机整体。决定这一性质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品质,是超越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理论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整体的理论基础问题也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各具体理论形态之间的关系,前一具体理论形态不仅是紧随其后形成的理论形态的基础,而且是其后形成的所有具体理论形态的基础。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结构性特征,是这一有机整体性质的内在规定与表现。
简介:"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指向的是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否具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以及能否实际开展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检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上是否具有理论自觉的标志。历史经验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视角。根据历史经验,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预测是:将继续强劲推进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马克思主义将再次与西方激进政治运动结合;马克思主义将在理论内容上获得突破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化趋势得到加强。
简介: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思学”。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学”的性质有两种基本看法:即科学的“马克思学”和非科学的“马克思学”。把“马克思学”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片面的。尽管一些西方“马克思学”家所持的方法或理论观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科学的,但也不能认为是完全不科学的。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对马克思的著作、文献及一切思想材料进行实证研究,不能正确地处理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有些西方学者总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分割开来,这是错误的。相对于西方“马克思学”,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的意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科学。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建设哲学意义,在充分发掘和理解这一意义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