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显露、骨折复位固定、神经探查减压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LRA显露,骶骨翼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复位、固定,腰骶干神经探查、减压松解(合并腰骶干神经损伤者)治疗12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34.35±16.32)岁(范围13~5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9.25±25.49)d(范围7~96 d)。骨盆骨折Tile分型:C1.3型7例,C2型1例,C3型4例;8例合并同侧或双侧腰骶干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分级:完全损伤6例,部分损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周1例,1~2周2例,2~3周4例,>3周5例。手术经LRA腹膜外显露骶髂关节周围,复位骶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对于合并腰骶干神经损伤患者同时行腰骶干神经减压松解,骶髂螺钉固定或紧贴骨面放置钢板跨骶髂关节固定后环。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2.08±36.83)min(范围105~230 min);术中出血量为(981.67±369.44)ml(范围400~1 700 ml);术后复查X线、CT示骨折复位固定好。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54±13.36)个月(范围12~72个月),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71±3.38)周(范围6~12周),无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复查时,8例出现腰骶干神经损害表现者中症状完全恢复6例,1例部分恢复,另1例术中未行神经探查,术后1年复查无恢复。1例合并膀胱造瘘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LRA能较好地显露一侧骶骨翼、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半骨盆环内侧面,能直视下前方松解牵拉及受卡压的腰骶干神经,结合下肢牵引可达到骨折的满意复位,骶髂螺钉固定或跨骶髂关节钢板固定能达到较好的后环固定效果,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腰骶干神经损伤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JDISW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0例SJDISW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3~58岁[(34.7±13.2)岁]。根据伤侧骶骨移位的方向将SJDISWF患者进行分型,共分为3型:Ⅰ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向前脱出呈漂浮状;Ⅱ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压缩粉碎,可波及骶前孔;Ⅲ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端向骶管内嵌插,造成骶管内占位。依据4名观察者间隔4周的两次分型评估结果对SJDISWF分型系统进行可信度检验。根据Ⅰ、Ⅱ、Ⅲ型骨折,分别对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者间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90,观察者内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54。本研究中Ⅰ型患者12例,Ⅱ型患者7例,Ⅲ型患者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0.0±8.7)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4周[(10.2±1.7)周]。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优良率:Ⅰ型83%(10/12),Ⅱ型71%(5/7),Ⅲ型0%(0/1),总优良率达75%。术后3个月Majeed功能评分为(74.6±5.2)分,术后6个月为(84.4±5.8)分(P<0.01);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Ⅰ型75%(9/12),Ⅱ型100%(7/7),Ⅲ型0%(0/1),总优良率为80%。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骶髂关节疼痛、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复位丢失等。结论SJDISWF分型系统的可信度较高,依据分型对SJDISWF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式均取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固定及功能恢复效果,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