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结肠镜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估算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利用2017年全年结肠镜数据计算PDR与ADR的换算系数,利用PDR和换算系数估算结肠镜医师的ADR,并与实际ADR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最终纳入25 112例结肠镜和20名结肠镜医师,换算系数为0.483,实际ADR和估算ADR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18(95%CI:0.596~0.924,P<0.01)。结论利用PDR估算ADR可行,但该方法仅是权宜之计,仍应重视建立规范电子数据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对卵巢附件肿块的评分一致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卵巢附件肿块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共327个病灶,病理证实良性病灶250个、交界性21个、恶性56个,将交界性和恶性病灶归为恶性组(77个),良性病灶归为良性组(250个)。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基于MRI的O-RADS对所有病灶进行评分,间隔6个月后再次评分。计算基于MRI的O-RADS各评分病灶中交界性/恶性的占比。使用加权Kappa检验评估医师内、医师间评分结果的一致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于MRI的O-RADS评分对良恶性卵巢附件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2名医师间基于MRI的O-RADS评分的加权Kappa值为0.810(95%CI 0.764~0.855),2名医师不同时间评分的加权Kappa值分别为0.848(95%CI 0.806~0.889)、0.875(95%CI 0.835~0.914)。2名医师基于MRI的O-RADS评分1、2、3、4、5分的病灶中交界性/恶性占比分别为0/16、0.8%(1/127)、10.1%(10/99)、76.0%(57/75)、9/10和0/17、0(0/122)、8.0%(8/100)、76.2%(48/63)、84.0%(21/25)。以O-RADS评分>3分为诊断阈值时,2名医师诊断良恶性卵巢附件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95%CI 0.895~0.954)和0.942(95%CI 0.911~0.965),灵敏度分别为0.857、0.896,特异度分别为0.924、0.924,准确度分别为0.908、0.917。结论基于MRI的O-RADS对卵巢附件病灶的良恶性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医师间和医师内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与肾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2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肾部分切除术组(49例)和肾根治性切除术组(5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术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情况。结果肾部分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肾根治性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肾根治性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S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BUN和Sc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Scr和BUN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肾部分切除术组的Scr、BUN水平均低于肾根治性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 vs.4.1%、1.9% vs. 2.0%,均P>0.05);两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例(94.3%)vs.47例(95.9%),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与肾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短期疗效、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相似,但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