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有B型和C型冠状面失平衡的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伴有冠状面失平衡DS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CI)、腰椎前凸角(LL)、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平衡(SVA)。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填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健康调查问卷简表(SF-36)。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38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60±6)岁,平均随访(31±10)个月。其中B型24例,C型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截骨方式、随访时间、术前CI、LL、GK、SVA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B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4°±19°,术后降至19°±7°(t=8.496,P<0.001),末次随访时为19°±6°,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657,P=0.518);C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3°±9°,术后降至21°±4°(t=13.537,P<0.001),末次随访时为21°±5°,亦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186,P=0.856)。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躯干偏移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B型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恢复优于C型组(t=-2.401、-2.659,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总分、心理功能总分、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伴B型和C型冠状面失衡的DS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术后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伴B型冠状面失平衡的DS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改善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肝内胆管癌(ICC)的组织学分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手术的64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100P、N-cadherin、NCAM及黏液染色将其分为大胆管型、小胆管型及中间型ICC,分析各组患者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使用t检验、χ2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ICC亚型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最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IC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8例(43.75%)、29例(45.31%)分别为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ICC,其余7例(10.94%)被定义为中间型ICC,且大、小胆管型ICC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大胆管型ICC预后较差,并且具有较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t=12.671,P<0.01)、CA125(t=13.108,P<0.01)和CEA水平(t=17.726,P<0.01)]和血管侵犯(t=4.293,P<0.05)及淋巴结转移(t=6.447,P<0.05)。并且,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对于大胆管型ICC,CA199升高和发生肝外转移是I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和黏液染色的ICC分类标准可将ICC分为大胆管型及小胆管型两类,其中大胆管型ICC预后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学分型研究肝细胞癌(HCC)中组织学类型粗梁型所占百分比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收集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014年至2016年间进行手术的HCC病例232例,对其进行组织学分型,记录粗梁型肝细胞癌(MT-HCC)所占百分比。并以10%~29%、30%~49%、≥50%界限值进行分组,排除所有公认的HCC亚型后,其余病例被认为是传统型肝细胞癌(CV-HCC)。收集其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MT-HCC和CV-HCC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最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HCC复发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当HCC中粗梁型组织学亚型比例≥10%时,其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定义为MT-HCC。MT-HCC和CV-HCC分别有76例和156例。MT-HCC预后较差,其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小于CV-HCC患者(49.99岁比56.18岁,t=-4.039,P<0.05),具有较高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58.49%比29.41%,t=13.112,P<0.05),并且肿瘤最大径大于CV-HCC(8.12 cm比4.28 cm,t=6.768,P<0.05)。与CV-HCC比较,被膜侵犯较常见(27.63%比10.90%,t=10.448,P<0.05),多结节型和巨块型肿瘤较多(t=24.567,P<0.05),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t=17.407,P<0.01)和较高的AJCC分期(t=38.071,P<0.01)。同时,更易见坏死(85.53%比42.31%,t=38.831,P<0.01)、卫星子灶(47.37%比25.00%,t=11.688,P<0.01)及大血管侵犯(23.68%比7.05%,t=12.926,P<0.01)和微血管侵犯(t=39.077,P<0.01)。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组织学类型MT-HCC是影响HCC复发及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当HCC中MT-HCC所占百分比≥10%时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预后较差。
简介: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泥杆架空地线提升装置,该水泥杆架空地线提升装置包括水泥杆抱箍、齿轮调节座、吊架主体和吊钩组件;水泥杆抱箍为箍体结构,其能够可拆卸的安装在水泥杆的顶部端头处,并对水泥杆进行夹持;吊架主体的一端通过齿轮调节座安装在水泥杆抱箍上,且吊架主体通过齿轮调节座能够调节水平转角及竖直摆动角度;吊钩组件安装在吊架主体的另一端上,吊钩组件的吊钩能够钩住架空地线,且吊钩组件通过棘轮扳手旋转能够相对与吊架主体进行升降。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力肩扛地线,一人在高空即可完成对架空地线悬垂线夹的调整和更换,该水泥杆架空地线提升装置受力良好,能够快速提升地线,解放人力,降低作业强度。本发明结构简单,作业中充分利用杆塔顶端的结构特点和杠杆原理,省时省力、操作简便;使用的支撑杠杆体积较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并且可以单人操作;经过反复的现场试验和改进优化证明,可以降低作业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型耐张线夹引流板紧固防松装置,包括工具壳、螺栓固定扳手、螺母旋转棘轮扳手和套筒;所述工具壳体为整体矩形,内中空,形成棘轮扳手放置腔,所述工具壳体上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安装臂,所述前端端面中心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螺栓固定扳手固定安装在安装臂上,所述旋转螺母棘轮扳手可旋转位于棘轮扳手放置腔内,所述套筒通过工具外壳前端的圆通孔与旋转螺母棘轮扳手可拆卸连接;螺栓将扳手夹紧端与套筒中心固定。新型螺栓固定扳手与螺帽旋转棘轮扳手相结合。螺栓位置用螺栓固定扳手固定,螺母可通过螺母旋转棘轮扳手和套筒快速拆卸。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型抗拉线夹排水板紧固螺栓松动装置。
简介: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泥杆架空地线提升装置,该水泥杆架空地线提升装置包括水泥杆抱箍、齿轮调节座、吊架主体和吊钩组件;水泥杆抱箍为箍体结构,其能够可拆卸的安装在水泥杆的顶部端头处,并对水泥杆进行夹持;吊架主体的一端通过齿轮调节座安装在水泥杆抱箍上,且吊架主体通过齿轮调节座能够调节水平转角及竖直摆动角度;吊钩组件安装在吊架主体的另一端上,吊钩组件的吊钩能够钩住架空地线,且吊钩组件通过棘轮扳手旋转能够相对与吊架主体进行升降。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力肩扛地线,一人在高空即可完成对架空地线悬垂线夹的调整和更换,该水泥杆架空地线提升装置受力良好,能够快速提升地线,解放人力,降低作业强度。本发明结构简单,作业中充分利用杆塔顶端的结构特点和杠杆原理,省时省力、操作简便;使用的支撑杠杆体积较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并且可以单人操作;经过反复的现场试验和改进优化证明,可以降低作业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成生长撑开型非融合矫形技术(growth friendly non-fusion technique, GF)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患者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9年10月完成GF治疗的26例EOS患者,男12例、女14例,初次手术时年龄(7.2±2.4)岁。16例患者采用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10例患者接受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2次以上的撑开手术且完成生长棒及VEPTR治疗后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收集患者初次手术前、术后即刻、完成GF治疗时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共接受145次撑开手术,撑开次数为(5.6±2.1)次。患者完成GF治疗时年龄(12.6±1.6)岁,GF治疗撑开时间为(4.7±1.4)年,完成GF治疗后随访时间为(2.9±0.9)年。内固定初次置入术后主弯Cobb角由术前81.2°±17.3°明显降低至41.1° ±13.1°(t=8.124,P< 0.001),末次撑开时增加至48.8°±15.4°。16例患者在末次撑开手术后再行终末融合手术,主弯Cobb角由末次撑开时52.8°±16.1°降低至45.4°±14.8°(t=2.415,P=0.035),矫正率为14.1%±9.4%;余10例患者未行终末融合手术而直接进行长期随访。患者完成GF治疗时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分别为44.9°±16.2°和45.2°±15.6°;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44.3%±15.5%。内固定置入术后胸椎高度及脊柱高度均较初次手术前明显增加,生长棒撑开期间胸椎高度(T1~T12)和T1~S1高度分别增加(3.3±0.9)cm和(5.6±1.9)cm,每次撑开手术后胸椎高度和T1~S1高度分别可获得(0.6±0.3)cm和(1.0±0.4)cm的增加。术后14例患者发生36例次并发症,撑开期间13例患者共发生27例次并发症,完成GF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发生9例次并发症。结论GF矫形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EOS患者畸形的进展,同时维持躯干的生长发育,完成GF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撑开期间明显降低,但反复撑开后行终末融合手术的矫正率较低。
简介:【摘要】制动系统是机车及列车安全行车中必不可少的装置,为了提高铁路的通过能力,也必须有动作灵敏、控制精确、制动能力强的大功率制动系统。风源系统为机车及车辆的制动系统提供符合要求的干燥、清洁的压缩空气,风管路作为压缩空气的运输载体,其清洁、干燥程度直接影响了压缩空气的质量。由于管路异物与潮湿造成的管路堵塞及制动部件阀件动作失效,会对机车的制动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本论文主要结合HXD2C型电力机车检修和在段运用情况,对管路系统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并提供解决措施,以提高机车管路的检修质量,保证机车制动系统的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临床拟诊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斑秃、白癜风的患儿进行致病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检测患儿NF1基因的变异,并用Sanger测序法对其核心家系成员的相应目标基因区域进行测序验证。结果患儿NF1基因检测出1个新的c.1885G>A(p.Gly629Arg)错义变异,其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在公共数据库中未检索到该变异位点。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断c.1885G>A错义变异为致病性变异(PS1+PS2+PM2+PP3+PP4)。结论NF1基因c.1885G>A变异可能为这例患儿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NF1基因的变异谱。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与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网络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7月。搜集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射频消融组)和CO2激光(CO2激光治疗组)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词包括早期声门型喉癌、喉癌、喉鳞状细胞癌、等离子、激光手术、经口显微手术,以及Laryngeal canc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CO2 laser等。完成相关文献的筛选,阅读和文献质量评估,并从中提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和术后黏膜、嗓音恢复情况的研究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其中5篇为随机对照试验,8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质量Newcastle-Ottawa Scale评分结果为8分3篇、7分7篇、6分3篇。共纳入1 110例患者,其中射频消融组584例,CO2激光治疗组526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射频消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WMD=-12.97,95% CI -16.69~-9.24, P<0.01)、术后第2天疼痛程度(WMD=-0.09,95% CI -0.17~-0.00, P<0.05)、住院时间(WMD=-1.14,95% CI -2.12~-0.16,P<0.05)、术后1个月黏膜恢复(WMD=-0.28,95% CI -0.48~-0.08, P<0.01)、术后1个月嗓音恢复[Jitter值(WMD=-0.94, 95% CI -1.61~-0.28, P<0.01),Shimmer值(WMD=-1.20,95% CI -1.31~-1.10, P<0.01)]等方面均优于CO2激光治疗组,但CO2激光治疗组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低温射频消融组(WMD=0.81,95% CI 0.20~1.43,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中,与CO2激光手术相比,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黏膜恢复和嗓音恢复优,但术中出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