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安全护理干预在降低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作用,分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60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病患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纳入到组别中,实验组(30例)给予安全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安全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显著降低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护理相比,安全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10月1日—2017年5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一组(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评分(1.01±0.40)分、睡眠质量评分(1.51±0.75)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1.52±0.65)分、睡眠质量评分(1.95±0.81)分(P<0.05);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满意度85.71%高于对照组57.14%(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山东东阿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的分界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于本院临床中心登记的146例患者,其中51例为PA,95例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对患者的右肾上腺进行CT扫描和病理切片检查,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液参数,包括甲状旁腺素、血浆醛固酮浓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确定ARR的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A组的年龄低于EH组(P<0.05)。而且PA组和EH组的甲状旁腺(PTH)相比[(43.08±19.16)pg/ml比(55.71±18.6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伴有高排泄的醛固酮PA患者有更高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和更低血浆肾素浓度(PRC),分别为578.7 ng/dl比418.1 ng/dl,6.5 ng/dl比13.0 ng/dl。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PTH、PRC、PAC作为连续性变量与ARR相关;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上述因素为独立预测因子,ARR和PAC的95%置信区间分别是(-119.70,-51.75)和(-215.15,-73.00);ARR曲线下面积为0.984,PA和EH的分界值为43.6,具有高敏感性(96.1%)和特异性(91.6%)。结论本研究为PA的诊断提供精确分界值,对指导山东省东阿县的PA进行早期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回授法健康教育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选取时间:2022.6~2023.12;随机分组;健康教育模式:常规健康教育(参照组),回授法健康教育(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护能力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HAMA评分和HAMA评分均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ESCA评分上升更为明显(P<0.05)。结论 给予ASO经腔内血管成形术后患者回授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促进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缺口节律的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对缺口节律的认识,避免过度解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就诊的伴有缺口节律的12例癫痫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总结,并采用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年。结果最终收集12例缺口节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8岁。经分析发现脑外伤是缺口节律最常见的原因,其中颅骨缺损未修补2例,颅骨钛网修补8例,颅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补1例,颅骨聚醚醚酮修补1例。12例患者缺口节律的分布与颅骨异常区一致。缺口节律的脑波既可以表现为高波幅、快频率,也可以表现为低波幅、慢频率。缺口节律可以单个出现(类似尖波、棘波)。10例患者在多形性慢波的基础上夹杂尖波、棘波发放,影像学证实其合并相应部位的脑组织损伤。12例患者均有癫痫发作史,以强直阵挛发作和(或)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3例有缺口节律的患者临床无癫痫发作5年以上,既往因脑电监测提示有癫痫性棘波,一直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脑电监测后给予减停药,随访3年无发作。结论颅骨修补是缺口节律的常见原因,不同电阻的修补材料导致缺口节律的波形和频率也不相同。缺口节律、癫痫样放电及其他病理性慢波活动可以同时存在,缺口节律为良性变异,无需特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卵巢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0例卵巢囊肿手术患者作为本次测试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n=10)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n=10),对两组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的预后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于护理后的SAS和SDS分级改善更为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在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依从性更为良好(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护理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维持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助于未来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采纳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分段式考核的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规律血液透析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9)和干预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宣教,干预组实施分段式健康宣教知识考核。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知识知晓程度均明显增加,血栓形成发生率下降,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P=0.049)。结论动静脉内瘘知识宣教分段式考核能够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血栓、动脉瘤、狭窄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和维护知识知晓程度,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全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MHL评分比较和治疗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问卷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以及症状MHL评分比较,观察组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健康状况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疗效和自我护理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调强放疗鼻咽癌在国际抗癌联盟(UICC)鼻咽癌第7版(简称UICC 7版)与第8版(简称UICC 8版)T分期的人群分布和预后差异,并分析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84例初治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UICC 7版、UICC 8版对入组病例进行重新分期,分析两版分期系统患者T分期的分布,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种分期的一致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各T分期之间的预后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84例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按UICC 7版T分期,T1、T2、T3和T4期分别占18.5%(34/184)、16.8%(31/184)、15.2%(28/184)、49.5%(91/184),而按UICC 8版T分期,分别占18.5%(34/184)、34.2%(63/184)、30.4%(56/184)和16.8%(31/184),两版分期系统的T分期人群分布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58)。UICC 7版分期中,T1、T2、T3、T4期患者的总生存期(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6,P=0.014),T1与T2、T3、T4期患者的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27;χ2=11.965,P=0.001;χ2=4.351,P=0.037),T2、T4期OS曲线不能分离,T3、T4期OS曲线倒序分布;UICC 8版分期中,4期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3,P=0.034),T1与T3、T4期患者的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46,P=0.003;χ2=7.580,P=0.006),T1~T4期的OS曲线顺序分布,T3与T4期OS曲线仍未能分离。UICC 7版分期中,T1、T2、T3、T4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9,P=0.010),T1与T2、T3、T4期患者的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09,P=0.004;χ2=13.302,P<0.001;χ2=6.550,P=0.010),T2、T4期PFS曲线不能分离,T3、T4期PFS曲线倒序分布;UICC 8版分期中,4期患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4,P=0.007),T1与T2、T3、T4期患者的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P=0.023;χ2=11.217,P=0.001;χ2=10.174,P=0.001),T1~T4期的PFS曲线顺序分布,但T3与T4期PFS曲线未能分离。分别按UICC 7版和8版分期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版分期中T分期均是患者OS(P=0.013;P=0.026)、PFS(P=0.031;P=0.012)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两版分期中T分期均不是患者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RFS)(P=0.351;P=0.167)、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P=0.059;P=0.052)的独立预后因素;两版分期中年龄均是影响OS(HR=2.70,95%CI为1.53~4.76,P=0.001;HR=2.74,95%CI为1.55~4.84,P=0.001)、PFS(HR=2.72,95%CI为1.46~5.08,P=0.002;HR=2.94,95%CI为1.57~5.52,P=0.001)、LRFS(HR=5.87,95%CI为1.62~21.27,P=0.007;HR=6.02,95%CI为1.61~22.49,P=0.008)及DMFS(HR=2.40,95%CI为1.22~4.72,P=0.011;HR=2.63,95%CI为1.34~5.18,P=0.005)的独立预后因素,N分期是影响OS(P=0.031;P=0.028)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UICC 7版与8版分期系统的T分期人群分布具有中等一致性,UICC 8版T分期对OS及PFS的预后判断更有优势,两版分期中T分期均是患者OS、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临床外科接受治疗的9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及治疗前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15,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为(97.20±1.8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0±3.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00,P<0.05)。结论 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术前、术后优质心理及治疗干预护理服务,能显著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护理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早期少量饮水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5月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饮、禁食,试验组患者术后神志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后给予少量饮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口干、饥饿感的发生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12.0±1.22)h,对照组为(15.1±1.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27,P<0.01)。试验组发生口干患者占38.5%(25/65)、饥饿占13.8%(9/6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8.5%(38/65)和32.3%(2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05、6.240;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后患者在恢复室内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后即给予饮水,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外周血表达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初治型MM患者为MM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8±8)岁,年龄范围为48~76岁。另外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6±11)岁,年龄范围为45~74岁。MM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一线治疗方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调节性T细胞(Tregs)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MM组患者MDSCs[(8.40±2.15)%]、TAM[(6.33±1.34)%]、Tregs[(9.25±3.68)%]、IL-6[(13.40±0.80)pg/ml]均高于健康体检组[(0.47±0.26)%、(1.80±0.89)%、(2.42±3.31)%、(2.45±0.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M组患者MDSCs[(0.94±0.41)%]、TAM[(2.64±1.12)%]、Tregs[(1.92±1.51)%]、IL-6[(5.62±0.56)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Cs在MM不同阶段呈规律性表达,与TAM、Tregs表达趋势一致,提示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MDSCs可能参与了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耐受及肿瘤逃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