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在维持生发中心功能、调控B细胞亲和力成熟、浆细胞分化及记忆B细胞产生等发挥重要作用。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fh细胞的过程较复杂,不仅受抗原的性质和细胞因子等因素的调控,还需要转录因子及RNA结合蛋白等共同参与其分化过程。文章总结了诱导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fh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及Tfh细胞具有向其他亚群分化潜能的可能机制,以便为疫苗研制及免疫疾病治疗等提供依据。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可塑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预防性疫苗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佐剂可以增强疫苗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佐剂通过与不同种类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或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cyclic-GMP-AMP synthase,cGAS)作用,增强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对抗原的摄取及提呈能力。但是由于不同种类佐剂诱导活化的模式识别受体种类不同,因此在诱导CD4+T细胞分化成不同类型的T细胞反应中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文章总结了佐剂激活免疫细胞的作用及机制,为疫苗佐剂的选择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疫苗 佐剂 抗原呈递细胞 免疫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贮存式自体输血对家兔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及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30只,3~6月龄,体重2.5~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手术+采血组(O+B组)、手术+贮存式自体全血组(O+WB组)和手术+贮存式自体成分血组(O+CB组)。O+B组、O+WB组和O+CB组于术前7 d时以3~5 ml/min的速率经右股动脉采血,采血量为总血容量的10%,4~6 ℃贮存;O+CB组血液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制备红细胞悬液,置于贮血袋中。O组、O+B组、O+WB组和O+CB组行肝切除术,经右股动脉以3~5 ml/min的速率放血,放血量为总血容量的10%。O组和O+B组术中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1 ml/min,O+WB组术中输注贮存式自体全血,O+CB组术中输注贮存式自体红细胞悬液1 ml/min。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骨髓血标本,测定CD34+细胞百分比、细胞周期和端粒DNA相对表达量;分别于自体血贮存前(T1)和T4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结果与C组比较,O组T3,4时、O+B组、O+WB组和O+CB组T2-4时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G1期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上调,其余4组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与O组比较,O+B组、O+WB组和O+CB组T2-4时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G1期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上调,O+WB组和O+CB组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O+B组比较,O+WB组和O+CB组T3,4时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G1期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上调,O+WB组和O+CB组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O+WB组比较,O+CB组T3,4时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G1期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下调,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抑制家兔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利于外周血网织血红细胞恢复;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小于贮存式自体全血输血。

  • 标签: 输血,自体 造血干细胞 网状细胞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是头颈部较少见的肿瘤,其治疗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使采用包含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快速发展的时代,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现状已落后于头颈部其他恶性肿瘤,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其发病机制仍认识不足。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细胞系作为重要的研究平台,其建立可以用于探索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揭示发病机制,从而为发现新型治疗靶点以及药物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最终改善患者生存。本综述对当前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建系工作进行探讨和归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34例P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肿瘤组织α1抗凝乳蛋白酶(α1-ACT)、极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AM5.2)、突触素(Syn)、铬粒素A(CgA)的表达,采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肿瘤标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34例PACC患者中男性23例(68%),女性11例(32%),年龄25~75岁,平均54岁。首发症状为腹痛或腹胀21例(62%)、皮肤或巩膜黄染4例(12%),体检发现9例(26%)。体重指数为17.6~34.0 kg/m2,其中<18.5 kg/m2 3例(9%),18.5~24.0 kg/m2 23例(68%),>24.0 kg/m2 8例(23%)。术前检查7例(20.6%)CA19-9升高,3例(8.8%)CEA升高,7例(20.6%)AFP升高;血淀粉酶16~247 U/L,平均80 U/L。增强CT见病灶呈不规则形,表现为不均匀略低密度,可见囊变、坏死区。肿瘤位于胰头部14例(41%),胰体尾部19例(56%),胰颈部1例(3%)。肿瘤最大径1.5~15.5 cm,平均5.4 cm。术后病理Ⅰ期4例(12%),Ⅱ期14例(41%),Ⅲ期14例(41%),Ⅳ期2例(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α1-ACT和CAM5.2均表达阳性(100%),8例(23.5%)Syn阳性表达,6例(17.6%)CgA阳性表达。Ki-67指数为9%~70%,平均41%。6例患者的胰腺肿瘤组织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例BRCA2突变(7155C>G),1例K-ras突变(35G>T),1例RET突变(200G>A),1例LKB1突变(234G>T),1例K-ras和RET双突变(35G>A、1798C>T)。30例获得随访,术后中位生存期为38.3个月。结论PACC是胰腺少见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组织α1-ACT和CAM5.2阳性表达率达100%,常见BRCA2、K-ras、RET和LKB1基因突变。

  • 标签: 胰腺肿瘤 癌,腺泡细胞 疾病特征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几乎参与了细胞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异常表达的lncRNA可以导致多种人类疾病,包括癌症。下咽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多种lncRNA在该肿瘤中异常表达,可作为下咽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的标志物。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报道与下咽鳞状细胞癌关系紧密的lncRNA进行综述,期望为找到下咽癌的生物标志物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下咽肿瘤 癌,鳞状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5-5p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骨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ATDC5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对照组和IL-1β处理模型组。为了分析miR-215-5p对IL-1β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的将IL-1β组分为:模型组+miR对照组,模型组+miR-215-5p抑制剂组。细胞转染后采用10 ng/ml IL-1β处理软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5-5p和锌指结构E-box同源结合框2(ZEB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ZEB2、p65、磷酸化p65、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将野生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WT)或者突变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Mut)分别与miR-215-5p模拟物(miR-215-5p mimic)和对照物(miR-NC)共转染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实验研究miR-215-5p与ZEB2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215-5p在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模型中表达上调(2.87±0.07)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ZEB2是miR-215-5p的直接作用靶点。miR-215-5p mimic处理可使转染pmiR-ZEB2-WT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为miRNA对照组的40.2%,而在转染pmiR-ZEB2-Mut的细胞中miR-215-5p mimi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15-5p抑制剂使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水平降低为对照组的50.9%,并且可降低软骨细胞凋亡标志物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为对照组的68.2%和75.4%。结论miR-215-5p通过靶向ZEB2促进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

  • 标签: 骨关节炎 微小RNA 软骨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适宜贮血时间,为保障自体血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具有PABD适应证的骨科手术患者10例,根据体重计算总血容量,术前1周采集10%总血容量的自体血,于采血前、采血毕检测患者血常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留存50 ml自体血制备成RBC悬液用于研究,分别于1、7、14、21、28 d时测定贮存自体血的有效携氧量(Q)、氧亲和力(P50)、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rate, 2,3-DPG)、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采血前比较,采血毕患者体内RBC计数、Hb、Hct、RBC聚集指数、RBC刚性指数下降(P<0.05)。与贮存1 d比较,RBC Q值、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在贮存7、14、21、28 d时降低,ATP、2,3-DPG含量在贮存14、21、28 d时降低,P50值在贮存21、28 d时降低,ROS含量在贮存7、14、21、28 d时升高(P<0.05);与贮存7 d比较,RBC Q值、2,3-DPG含量、Na+-K+-ATP酶活性在贮存14、21、28 d时降低,P50值、ATP、Ca2+-Mg2+-ATP酶活性在贮存21、28 d时降低,ROS含量在贮存14、21、28 d时升高(P<0.05)。RBC ROS含量与贮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RBC Q值、P50、ATP、2,3-DPG、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与贮存时间、RBC ROS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PABD RBC贮存14 d内可基本保持携氧能力的正常,随着体外贮存时间的增加,RBC携氧能力相应降低,可能与RBC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标签: 贮存式自体输血 贮存时间 红细胞 携氧能力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微波治疗仪应用价值及对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盆腔炎患者取样72例,分组方式取密封信封抽选法,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05月给予药物治疗(常规组,n=35)和药物治疗+微波治疗仪治疗(试验组,n=37),对比症状积分、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超敏 C 反应蛋白(6.49±1.30)mg/L,白细胞介素 -10(8.70±1.45)pg/mL,白细胞介素 -6(76.57±10.55)pg/mL,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微波治疗仪可优化疗效,降低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影响评价 疗效 慢性盆腔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