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获取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动物模型的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s,PSL),评估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以评价LBBB对左心室功能及运动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比格犬,麻醉状态下射频消融左束支制作LBBB模型,实时测量动脉压力。分别于造模前、造模成功后30 min(Acute-LBBB)、造模成功后3个月(Chronic-LBBB)获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并获取各时间点的PSL,评估左心室整体和节段心肌做功参数。结果与Baseline相比,Acute-LBBB、Chronic-LBBB左心室整体做功效率显著降低(P<0.05),整体无用功显著增加(P<0.01),Acute-LBBB的GLS显著降低(P=0.04)。造模前,室间隔基底段及中段做功效率、有用功均高于左室侧壁相应节段(P<0.01),而无用功节段值的分布则相反(P<0.01)。Acute-LBBB室间隔各节段心肌做功效率较造模前显著降低(基底段、中段、心尖段P<0.05)、无用功增加(P<0.05),室间隔基底段有用功降低(P=0.01),而侧壁基底段无用功增加(P=0.04)。Chronic-LBBB室间隔基底段与中段的心肌做功效率较Acute-LBBB轻度恢复(P=0.03),但仍显著低于造模前(P=0.001),其余各节段做功参数的改变与Acute-LBBB相似。结论急性及慢性LBBB均可导致左心室整体及节段做功能参数的改变。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可以定量分析LBBB的左心室功能及运动模式的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ESP)阻滞用于全麻Nuss术患儿的效果。方法择期行Nuss手术患儿32例,年龄4~1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6):ESP阻滞+全麻组(EG组)和全麻组(G组)。EG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ESP阻滞。术毕2组患儿均进行静脉镇痛。于入PACU、术后1、6、12、24及48 h时记录静态和咳嗽时FLACC评分,若静态评分>4分,可根据患儿及家属要求给予口服布洛芬5.0~7.5 mg/kg。记录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芬太尼及布洛芬使用情况;记录术后低氧血症(SpO2低于90%)、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记录EG组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及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EG组术后12 h内静态FLACC评分及术后6 h内咳嗽FLACC评分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芬太尼和布洛芬使用率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异丙酚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侧ESP阻滞(每侧0.3%罗哌卡因0.5 ml/kg)可减少全麻Nuss术患儿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促进患儿短期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静吸复合+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在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患者为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在2023.1~2024.1开展实践研究,使用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25例/组。参照组单纯予以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予以静吸复合麻醉+外周神经阻滞法,以两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维持时间、疼痛评分作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参照组,其阻滞维持时间较长,两组对比(P<0.05)。研究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缩短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的维持时间,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有借鉴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