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MKP-1)对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CUMS组(n=8)、空载组(n=10)、MKP-1下调组(n=10)。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用来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其中空载组和MKP-1下调组在CUMS造模之前进行海马CA1、CA3区的腺相关病毒的注射。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MKP-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和BCL-2相关X蛋白质(Bcl-2 associated protein,Bax)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DNA断裂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体重和行为学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后CUMS组大鼠平均体重下降(F=44.664)、糖水偏爱率降低(F=14.978)、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F=8.436)、旷场实验中排便粒数增加(F=9.572),MKP-1、Bax/Bcl-2相对表达水平升高(t=4.415、3.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载组相比,应激后MKP-1下调组大鼠糖水偏爱率增高(F=11.922)、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F=12.868)、旷场实验中心区停留时间比增加(F=6.291)、直立次数增加(F=14.327),MKP-1、Bax/Bcl-2(t=3.775、6.193)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UNEL染色观察到CUMS组海马CA1区细胞核断裂的DNA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MKP-1下调组细胞核断裂的DNA数量则明显少于空载组。结论下调MKP-1基因可能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目前抑郁症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自述的症状及临床访谈的结果,诊断过程相对主观。作为辅助抑郁症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新技术之一,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近年来受到大量关注。文章整理综述了近年来NIRS在抑郁症的诊断与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NIRS能反映抑郁症患者脑皮层额颞叶的异常血流动力学活动,尤其是背外侧前额叶及额下回,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辅助诊断抑郁症的准确率较高。目前只有较少的纵向研究使用NIRS比较抑郁症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活动的变化,初步证实了NIRS在抑郁症疗效评估应用中的潜力。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NIRS在抑郁症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具体应用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及家庭功能的影响,为网络成瘾心理治疗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评分筛选70名网络成瘾中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心理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参加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32人,试验组33人完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IAT、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implified style questionnaire,SCSQ)、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t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ATMD)、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scale,FAD)对两组中学生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网络成瘾中学生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在积极应对[(1.89±0.51)分]、消极应对[(1.55±0.51)分]、时间监控感[(58.39±12.10)分]、时间价值[(26.64±4.48)分]、时间效能[(30.42±5.18)分]及家庭功能中沟通[(18.85±2.40)分]、角色[(24.18±3.77)分]、行为控制[(18.82±2.57)分]、总的功能[(24.79±3.90)分]方面与对照组[分别为(1.62±0.44)分、(1.84±0.55)分、(52.09±11.72)分、(19.34±3.96)分、(21.91±6.13)分、(21.16±2.63)分、(26.09±3.75)分、(20.59±2.54)分、(28.69±3.68)分]及干预前[分别为(1.46±0.48)分、(1.97±0.56)分、(48.73±13.46)分、(18.27±4.84)分、(20.00±5.79)分、(21.76±2.72)分、(26.58±3.86)分、(19.76±2.96)分、(29.27±4.7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FAD中解决问题[(12.67±2.50)分]、情感反应[(14.03±3.73)分]评分与干预前[(14.15±2.83)分、(14.61±3.6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SCSQ各分项、ATMD各分项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能优化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并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对家庭功能的角色、沟通、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有显著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在河南省20个区县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修订后的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作为初步筛查工具,将调查对象按照评分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组,然后由精神科主治医师采用DSM-Ⅳ轴Ⅰ诊断定式临床访谈诊断量表(SCID)初步对被调查人员进行诊断,采用卡方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本次调查共23 846名,其中男11 865名,女11 981名,分别占总人数的49.76%和50.24%;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精神分裂症调整后终生患病率为5.56‰,时点患病率为5.04‰;农村83例,城市41例;男54例,女70例;受教育程度情况:文盲26例,小学39例,初中47例,高中或中专9例,大专或本科及以上3例;婚姻状态:未婚31例,初婚78例,再婚3例,离婚11例,丧偶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受教育水平(χ2=33.903,P<0.01)以及不同婚姻状况中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4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乡(Wald χ2=37.296,P<0.01)、性别(Wald χ2=13.131,P<0.01)、受教育程度(Wald χ2=48.338,P<0.01)、婚姻状态(Wald χ2=54.495,P<0.01)、家族史(Wald χ2=107.340,P<0.01)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精神分裂症防治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制定针对性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患者,利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及监护人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基线资料。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1 872份有效问卷,依从服药患者961例(51.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护人与患者关系、家庭收入水平、年治疗费用支出等10个因素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其中监护人与患者关系中,与关系为父母比较,夫妻(Wald χ²=10.491,P=0.001)、兄弟姐妹(Wald χ²=10.472,P=0.001)等是影响服药的危险性因素,且具有增强趋势;家庭收入水平中相对于收入很好,家庭收入水平较好(Wald χ²=4.373,P=0.037)、一般(Wald χ²=4.189,P=0.041)等是影响服药的保护性因素,影响水平有减弱趋势;患者年龄为45~59岁(Wald χ²=7.060,P=0.008)、监护人与患者共同生活(Wald χ²=32.029,P<0.01)、居住地为城镇(Wald χ²=21.908,P<0.01)为影响患者服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其影响因素复杂,提供干预措施需综合考虑因素间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