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手机拍摄PD伴冻结步态(FOG)患者的步态视频,构建基于手机视频的PD伴FOG患者的自动识别系统。方法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9例PD伴FOG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手机拍摄患者"3 m往返"和"3 m往返通过窄道(长0.6 m)的过程,获得87个有效视频,标注每个视频的转身阶段、直行阶段及其中的FOG事件。提取视频中关键点的位置信号,对信号预处理后提取特征数据,由特征数据分别建立动作识别模型、直行FOG识别模型和转身FOG识别模型,最后组成端到端的FOG识别模型。采用留一法(LOSO)评估上述模型的性能。结果87个有效视频中25 881个窗口样本,其中22 066个非FOG窗口样本,3815个FOG窗口样本。LOSO法评估结果显示,动作识别模型的灵敏度为83.27%,特异度为91.38%,准确度为89.28%。直行FOG识别模型的灵敏度为57.69%,特异度为88.12%。转身FOG识别模型的灵敏度为61.54%,特异度为98.72%。端到端的FOG识别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75.73%。结论基于手机视频的PD患者FOG自动识别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实现远程识别PD患者的FOG,便于对PD伴FOG患者的筛查和随访。

  • 标签: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机器视觉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术中神经功能定位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97例脑功能区胶质瘤全程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57例,年龄30~45岁,主要观察患者在术中对唤醒手术的配合程度。结果本组97例全程唤醒麻醉开颅手术的患者均成功配合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中唤醒程度均可完全配合术中神经功能定位,初期有3例患者因额骨颧突部位疼痛,追加局部浸润和阻滞后消失,无患者更改麻醉方式。皮质直接电刺激(DES)无明显阳性结果29例,皮质下DES无明显阳性反应52例。结论通过做好术前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心理护理及术前模拟训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是保证术中神经功能定位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患者和术中专职监测护理师的良好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全程唤醒麻醉 脑功能区胶质瘤 术前评估 心理护理 术中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唤醒直接电刺激在运动区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位于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左侧16例,右侧18例;肿瘤位于辅助运动区或运动前区23例,中央叶9例,从辅助运动区或运动前区侵袭到中央叶2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唤醒技术,神经导航和(或)术中超声定位病变位置,直接电刺激定位皮质和皮质下重要功能区,按照功能边界切除胶质瘤。患者术后均行神经功能和肿瘤切除程度的评估。结果34例患者中,有24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后出现运动反应,13例有异常感觉,10例定位出语言相关皮质。皮质下电刺激有24例出现运动反应,1例有异常感觉,8例语言紊乱。共有30例(88.2%)肿瘤切除达到功能边界,另外4例(11.8%)皮质下电刺激未发现功能纤维,均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34例患者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MRI显示,肿瘤全切除22例(64.7%),次全切除9例(26.5%),部分切除3例(8.8%)。3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3.6±8.6)个月(11.3~39.3个月),其中29例(85.3%)术后早期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发生晚期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者3例(8.8%),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2.9%)。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的16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有13例神经功能好转,2例维持在术前状态,1例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唤醒状态下直接电刺激定位和持续监测运动区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纤维,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运动区胶质瘤,其远期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术后生命质量提高。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运动区 辅助运动区 锥体束 直接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SonoLiver软件的定量分析及动态血管模式(DVP)诊断术中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Liver软件分析2006-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52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超声造影过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LGG)组144例,高级别胶质瘤(HGG)组108例,获得各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IMAX)、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及DVP图像,对比相应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研究其相关性及特征。结果不同级别胶质瘤造影参数IMAX、TTP及m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GG组IMAX明显高于LGG组(P<0.001),TTP较后者短(P=0.017),mTT较后者长(P=0.030)。MVD与IMAX及mTT呈正相关(rs=0.736,P<0.001;rs=0.184,P=0.003),与TTP呈负相关(rs=-0.186,P=0.003)。DVP图像:LGG组肿瘤区主要以暖色及黑色为主,小部分内见点状冷色区,大部分周边见较明显的黑色区域;HGG组肿瘤区主要以暖色为主,大部分内见散在斑片状冷色区,周边黑色区域较少(均P<0.001)。DVP技术使用前后在分辨胶质瘤边界的应用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后肿瘤边界更清晰可辨,HGG组可辨率达99%,LGG组达97%。结论SonoLiver软件能有效定量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的超声造影参数,其DVP图像能直观反映胶质瘤病灶造影灌注特点,可为临床辨别胶质瘤的边界提供一种新思路,为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提供新的影像学手段。

  • 标签: 超声造影 神经胶质瘤 动态血管模式 微血管密度
  • 简介: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被称为神经肿瘤分类的“WHO蓝皮书”,2006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25名病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在德国的海德尔堡讨论修订了第4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第3版(2000版)相比,修订后的版本增加了8种新肿瘤类型(Entities)、3个新亚型(Variants)和5个不同的分化方式(Patterns)。新类型的特点是肿瘤组织学不同,且影像学形态、颅内分布、发病年龄及生物行为也不同;新亚型属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一种,具有明确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且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新的分化方式是指其有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但临床和病理预后意义不尽一致。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分类 WHO 组织学特点 病理学家 分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