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作者: 旦增仁青 苗恒 次旦央吉 德吉 赵明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北京 100044,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西藏自治区眼科中心,拉萨 850000,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 8500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居住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藏族初中学生角膜生物学参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0年5月采集长期居住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1 784名藏族初中生的性别、年龄、年级等基本信息角膜生物学参数,采用电脑随机数字分配法随机选取每位受检者单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共有690名藏族初中生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66眼,女324眼;12~15岁461眼,16~20岁229眼;左、右眼各345眼。采用SIRIUS天狼星三维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受检者双眼角膜最薄点厚度(TCT)、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虹膜角膜夹角、模拟K1、模拟K2、角膜最薄点位置。采用直方图和Q-Q图法分析除角膜最薄点位置外的其他各角膜生物学连续变量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眼别间各生物学参数的差异,并通过文献复习与其他民族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藏族初中学生中右眼ACD为(3.31±0.27)mm,左眼为(3.26±0.26)mm,不同眼别间A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45,P=0.012)。受检者中右眼TCT、CCT、虹膜角膜夹角、模拟K1、模拟K2分别为(504.99±30.73)μm、(509.10±35.82)μm、(47.45±5.70)°、(43.15±1.89)D、(44.16±2.29)D,左眼分别为(503.34±29.22)μm、(508.36±28.75)μm、(47.86±5.88)°、(43.06±1.40)D、(44.16±1.53)D,不同眼别间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ACD和虹膜角膜夹角值明显高于女性,模拟K1和模拟K2值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间TCT和C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15岁组间与16~20岁组间各角膜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眼中右眼角膜最薄点主要分布于颞下象限内,左眼主要分布于颞上象限内。结论久居高海拔地区的藏族初中学生的部分角膜生物学参数可能与其他种族人群存在差异。眼科医生在对久居高海拔地区的藏族青少年进行角膜和屈光性疾病诊治时应据此做出适当调整。

  • 标签: 高海拔 藏族 角膜 生物学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眼内灌注液对视网膜组织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和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分为正常对照组、平衡盐灌洗液(BSS)组和复方电解质眼内灌注液(CEIIS)组,分别在含体积分数10%DMEM/F12培养基、BSS和CEIIS中培养12、24、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培养细胞的增生A值;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采用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BSS组6只和CEIIS组6只,均取左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根据分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眼内灌注液。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测定术眼视网膜功能,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实验眼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收集各时间点术眼眼球,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各层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细胞色素C和bax蛋白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眼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SS组和CEIIS组3种培养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生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加;与BSS组相比,CEIIS组培养细胞排列致密整齐,细胞形态和大小均一。BSS组HRPE细胞和RGC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157±6.918)%和(29.993±12.330)%,明显高于CEIIS组的(4.163±1.310)%和(6.337±1.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45)。正常对照组、BSS组和CEIIS组间HCEC和HRPE细胞的G0/G1+S期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EC:F=2.226,P=0.189;HRPE:F=2.634,P=0.151);BSS组RGC的G2/M分裂阻滞期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24)。各培养时间点CEIIS组HCEC、HRPE细胞和RGC的增生A值均明显高于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SS组各细胞中细胞色素C、bax、caspase-3和caspase-9荧光强度强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bcl-2荧光强度弱于CEIIS组,闭锁小带蛋白(ZO-1)荧光强度弱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不同时间点BSS组各细胞LDH释放水平均明显高于CEIIS组(均P<0.001);培养48 h时,BSS组各细胞SDH释放水平高于CEI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OCT检查均未见视网膜组织学异常,但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2个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感光层细胞排列疏松、光感受器外节膜盘大量脱落、空泡变性等,以BSS组更为严重。TUNEL染色显示术后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视网膜内核层和RGC层,BSS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数为(135.2±22.8)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CEIIS组的(81.3±17.7)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5,P=0.002)。全视野闪光ERG检查显示,CEIIS组术眼术后24 h暗视3.0 ERG a波、b波振幅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SS组术眼术后24 h暗视3.0 ERG a波、b波振幅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10)。结论与BSS比较,玻璃体切割术中眼内灌注CEIIS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对视网膜组织和功能损伤均较小。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灌注液 细胞活性 视网膜功能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CMVR)是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常见的眼部机会性感染,常发生于手术后3个月内发生CMV激活、血液CMV峰值较高、CMV病毒血症时间较长、人类白细胞抗原不相合移植、非亲缘供体移植、单倍体移植、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细胞植活延迟、手术后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患者视力预后与CMVR在视网膜上病变的面积、累及象限的个数是否累及黄斑、玻璃体CMV载量有关,与是否合并血液玻璃体液的Epstein-Barr病毒感染无关。CMVR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关注全身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可以帮助眼科医生在诊疗时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意见,帮助患者改善视力预后,减少甚至避免CMVR致盲的发生。

  • 标签: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