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观察针刺联合中频治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 : 将 120 例 DPN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60 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 60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中频治疗活疗。 2 组均治疗 2 个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Tcss) 及临床症状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 :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 67 %,对照组总有效率 76 . 67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 05) 。治疗后 2 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 MCV 、 scV 均升高 (P<0 . 05) ,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 (P<0 . 05) 。治疗治疗后’ rCsS 神经症状评分、神经反射评分及总分均降低 (P<0 . 05) ,且均低于对照组 (P<0 . 05) ;对照组治疗后 TCSs 神经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降低 (P治疗后 2 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体发凉、肢软无力及感觉减退评分均降低 (P<0 . 05) ,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 (P<0 . 05) 。结论 : 针刺联合中频治疗治疗 DPN 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 针刺疗法 电刺激疗法
  • 简介:摘要肺静脉栓塞为罕见疾病,通常与肺部手术、肺癌、二尖瓣狭窄或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并发症有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栓塞与肺结核在部分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因而不易被临床医师发现,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现报道1例73岁男性肺结核患者,其停用抗结核药物至再次正规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肺静脉栓塞,后予以抗结核、抗凝治疗,其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动、静脉栓塞的认识,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结核,肺 肺静脉栓塞 抗结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19 CAR-T细胞治疗缓解后的维持治疗,观察单独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和供者T淋巴细胞对CD19 CAR-T细胞扩增的影响。方法1例难治B-ALL患者,CD19 CAR-T(鼠源,克隆号:FMC63)细胞治疗后桥接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再次复发。接受CD19 CAR-T(可变区人源化的FMC63)细胞治疗再次缓解,缓解后先后接受单独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供者T淋巴细胞的维持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CD19 CAR-T细胞比例、CD19 CAR的DNA表达变化,观察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及供者嵌合情况。另外,通过制备小鼠CD19 CAR-T(FMC63)细胞,并将CAR-T细胞注射至同窝小鼠体内,14 d后,再次注射同窝小鼠的B淋巴细胞,在此过程中观察CAR-T细胞、B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19 CAR的DNA表达,以此来模拟临床治疗过程。结果①患者输注人源化CD19 CAR-T细胞后第14天,疗效评估达完全缓解(CR),供者嵌合率为99.76%,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1级。②人源化CD19 CAR-T细胞治疗缓解后,单独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维持治疗,输注后第24天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GVHD期间伴有外周血CD19 CAR-T细胞比例及CD19 CAR DNA水平的升高,并随GVHD缓解下降。过程中患者维持CR且供者嵌合率为99.69%。③随后单独输注供者T淋巴细胞维持治疗,回输后第12天患者出现GVHD,而患者外周血CD19 CAR-T细胞比例及CD19 CAR的DNA水平并未出现再次升高。过程中患者维持CR且供者嵌合率为99.87%。④C57小鼠体内试验证实,CAR-T细胞输注后小鼠体内CAR-T细胞扩增及DNA表达上调,同时CD19+ B淋巴细胞耗竭。之后输注CD19+ B淋巴细胞,CD19 CAR-T细胞扩增和CD19 CAR的DNA表达再度上调。结论供者造血干细胞、供者T淋巴细胞的单独输注,可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B-ALL接受CD19 CAR-T治疗缓解后的维持治疗手段,且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诱发GVHD同时出现CD19 CAR-T细胞和CD19 CAR的DNA表达上调,有可能进一步清除残留灶。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复发 CAR-T细胞 供者造血干细胞 供者T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19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不佳的因素。方法招募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的34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评估其疗效、分析疗效不佳的因素以及不良反应。结果34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输注CD19 CAR-T细胞后,总有效率为58.8%(20/34),完全缓解率为41.2%(14/34)。有效组共20例,疗效不佳组14例。两组患者CD19 CAR-T细胞输注数量分别为8.6(5.0~12.7)×106/kg和9.7(5.8~15.0)×106/kg(P=0.654);外周血检测CAR-T细胞扩增数量,有效组和疗效不佳组CD19 CAR-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10.28%(3.92%~44.16%)和4.05%(0.92%~28.63%),有效组比疗效不佳组CAR-T细胞扩增的比例更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单因素方法分析两组疗效不佳因素,提示具有巨块型肿物是影响CD19 CAR-T细胞疗效的不利因素(P=0.001)。应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巨块型肿物特征仍然是患者CD19 CAR-T细胞疗效不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OR=0.039)。34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输注CD19 CAR-T后,70.6%(24/34)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出现发热的中位时间为输注后第3天(第0~11天),其中16例为1级CRS,7例为2级CRS,1例为3级CRS,经过糖皮质激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结论CD19 CAR-T细胞疗法在CD19+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有一定效果,具有巨块型肿物特征可能是应用CAR-T疗效不佳的因素。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淋巴瘤 疗效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二线TKI治疗失败并接受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作为二三线治疗的CML-CP和AP患者资料。结果共收集183例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二线治疗和43例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三线治疗的CML-CP或AP患者。二线TKI治疗患者中,中位随访21(1~135)个月,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为80.4%,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为56.3%,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为38.3%,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7%和93.1%。二线TKI治疗中,Sokal积分为高危、女性、一线TKI治疗期间获得最佳反应<CHR、诊断CML距转换二线TKI治疗时间≥18个月、二线TKI治疗前为AP/血液学耐药、二线TKI治疗前未检测出BCR-ABL特殊突变、二线治疗中发生≥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是获得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反应或PFS的不利影响因素。三线TKI治疗患者中,中位随访6(3~129)个月,CHR率为95.7%,CCyR率为29.3%,MMR率为18.6%,2年PFS和OS率分别为66.8%和93.8%。三线TKI治疗中,诊断距一线TKI治疗时间≥6个月、二线TKI治疗期间未获得细胞遗传学反应、诊断距三线TKI治疗时间≥60个月或转换治疗前疾病分期为AP患者获得治疗反应的比例显著降低或预后不良。结论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二三线药物可以有效治疗TKI耐药的CML-CP和AP患者,前次TKI治疗期间获得的最佳反应、换药前疾病分期和本次TKI治疗中是否发生≥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治疗结果。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尼洛替尼 达沙替尼 伊马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