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方方在八十年代是以对市民社会的描述而引起文坛关注的,她因此被视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但这种论断掩盖了方方创作中深沉的一面;而到了九十年代,方方的笔触一转,深入到知识分子的内心,人们才发现过去对方方的思想内涵视而不见是一个很大的失

  • 标签: 方方 小说 写实主义 爱情主题 悲剧性
  • 简介: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其实是一场不动声色的世界革命,它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如今,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算不上什么高深的理论了,我发现那些穿着极酷的青春男女们根本不用去啃什么德里达、萨特或福柯等大师们玄而又玄的著作,却出口就是比后现代还后现代的语言.这毫不足怪,因为今天已经从理论玄思化转向了理论日常生活化.……

  • 标签: 对抗现代化 小说读 徐东小说
  • 简介:徐兆寿的长篇小说《鸠摩罗什》出版时间并不长,但作家及其作品引起的反响已经很大,而且反响远在文坛之外,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一部"小说"何以有这样的力量?我想,还是要回到《鸠摩罗什》的文本中去看,回到徐兆寿的写作中去追问。《鸠摩罗什》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真实记录了徐兆寿借鸠摩罗什去问道的心路历程。徐兆寿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始终在问道。

  • 标签: 《鸠摩罗什》 长篇小说 出版时间 心路历程
  • 简介:在长篇小说创作中,直接反映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这类小说往往市场销售看好,这首先是因为这类小说的内容扣紧了普遍的社会情绪,比如惩治腐败,比如揭露贪官。由于这类小说的时兴,人们便用一些新的命名来谈论它,如反腐小说、官场小说、新黑幕小说,等等。这些命名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当前文学创作的现状作了比较清晰的描述和归纳,但从理论层次上说却是比较模糊的,并不十分可取,因为

  • 标签: 现实题材小说 社会学批评 小说创作 中国 人物形象 文学创作
  • 简介:小时候爱看电影,那时候电影分两种,一种叫故事片,一种叫纪录片。故事片这种叫法很有意思,它说明了电影和文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看电影就是去看故事,而我们读小说不也就是为了读故事吗?电影与小说这两种艺术样式有太多的同类项,相互之间的转换很容易,电影艺术家从小说中寻找故事源头,将小说改编为电影,也就成了一种普遍的、有效的电影生产方式。我看到过一个美国人写的文章,他通过统计发现,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总是最有希望获得金像奖。我看好莱坞电影最突出的感觉也是:它的文学味道特别足。

  • 标签: 电影艺术家 小说改编 艺术哲学 故事片 好莱坞电影 艺术样式
  • 简介:21世纪的短篇小说,我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弱势群体。短篇小说无需与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去争宠,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随着社会审美风尚的流变,人们对小说的要求已经难以承载在短篇小说之中了。但是弱势群体仍是一个群体,它仍在生存着,且活跃着,甚至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弱

  • 标签: 光荣弱势群体 短篇小说光荣
  • 简介:周梅森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以其历史小说和战争小说而蜚声文坛。1983年发表在《花城》上的中篇小说《沉沦的土地》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这篇小说以煤矿生活为背景,把我们的视线引向民国年代那段沉重的历史,小说所具有的厚重历史感和沉郁的叙述风格,不仅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还获得了全国中篇小说奖,他第二年写作的战争小说《军歌》再一次获取这一荣誉。这两篇获奖的小说大致上也确立了周梅森的写作路数和创作风格。在以后的十来年里。

  • 标签: 政治小说 周梅森 政治情怀 当代作家 战争小说 历史小说
  • 简介:张品成是一位在写作上有着执着信念的作家,这种执着信念表现在他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坚守,他自称他是一个有'红军情结'的人,他始终坚持以红军革命历史为写作资源,长年深人到江西革命根据地采访、生活,无论社会风尚如何流变,他的这种执着信念也不动摇。这是非常难得的写作姿态。现在,红色历史也成为很时髦的写作资源了,但在时下非常流行的小说以及影视剧中,红色历史不过是卷入到新一轮的消费潮流之中,作家们以游戏化和娱乐化完全消解了红色历史的意义。这对坚守革命题材写作的张品成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就他所掌握的资源来说,他完全可以借

  • 标签: 中反思 反思读 张品成长篇小说
  • 简介:钟正林的名字最近几年相继出现在文学刊物上,以他独特的叙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以为他的独特性就在于他是一位热恋故土的作家,他把家乡的秀美风景展示到人们的面前。他的家乡是四川的青牛沱,他不必再为自己的小说故事设置另外的背景或舞台,因为家乡作为小说的背景已经太美丽,家乡每日每时上演的活剧已经太丰富,他就把青牛沱直接搬进了他的小说之中。

  • 标签: 小说 断想 文学刊物 家乡 故事
  • 简介:于爱成作为一名文学批评家,给人感觉是低调的。但低调似乎不应该是批评的姿态。事实上,低调的感觉来自他的为人。在一些公共场合,人们讨论文学话题时,于爱成似乎总是保持着一副洗耳恭听的神情,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也没有偏激之词。后来我发现,这也不完全是于爱成的为人,这种为人决定了他的批评观,或者说,因为他的批评观,所以他会做出一种低调的姿态。于爱成谈过自己的文学批评观。

  • 标签: 文学批评 理论目标 批评观 民间文化 理论批评 现代性
  • 简介:我曾经说过,范小青是一位对“寻找”充满兴趣的作家,从她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之后,“寻找”始终是她执着表现的主题。我的一位研究生还专门以范小青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写了硕士论文。似乎是要印证我的观点似的,范小青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灭籍记》同样在寻找上做文章。这一回,她要寻找的东西更大了,她要寻找的是人的身份。

  • 标签: 长篇小说 范小青 现实主义传统 现代主义 文学创作 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