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早期眼球生物学参数发育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的169例3岁以下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角膜厚度等生物学测量资料,分3个年龄段进行分析。1~6月龄、7~12月龄、13~36月龄3个年龄段的患者分别有87、41、41例;双眼患者108例,单眼患者61例;晶状体非全混型患者84例,全混型患者85例。双眼患者选右眼数据,生物学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月龄与生物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6月龄双眼患者患眼眼轴长度为(17.59±1.19)mm,小于单眼患者患眼[(18.18±1.34)mm],单眼患者患眼眼轴长度小于健眼[(19.01±0.93)mm];7~12月龄单眼患者患眼眼轴长度[(19.89±0.74)mm]小于健眼[(20.48±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5.62、-3.47,均P<0.05)。1~6月龄晶状体非全混型患者患眼眼轴长度小于全混型患者[(17.43±1.14)mm与(18.06±1.29)mm比较:t=-2.38,P=0.020]。非全混型单眼患者患眼与健眼眼轴长度差值与月龄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01)。7~12月龄单眼患者患眼角膜屈光力小于健眼[(42.41±1.82)D与(43.19±1.96)D比较:t=-2.29,P=0.038],而13~36月龄单眼患者患眼角膜屈光力大于健眼[(43.36±2.32)D与(42.55±1.88)D比较:t=2.17,P=0.043]。1~6月龄单眼患者患眼前房深度小于健眼[(2.44±0.37)mm与(2.58±0.33)mm比较:t=-2.08,P=0.048]。1~6月龄和7~12月龄单眼患者患眼角膜厚度均大于健眼[(555.26±46.95)μm与(541.85±40.78)μm比较:t=3.82,P=0.001;(542.93±27.63)μm与(530.93±30.36)μm比较:t=2.26,P=0.040]。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能影响早期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和角膜厚度的发育。晶状体混浊程度可能影响早期眼轴长度,6月龄前非全混型白内障患眼眼轴长度较全混型白内障患眼更短,此后非全混型白内障患眼眼轴长度逐渐超过全混型白内障患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arrett[基于预计的角膜后表面散光(PPCA)]、Barrett[基于测量的PCA(Measured PCA,MPCA)]、EVO 2.0、Kane、Næser-Savini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公式在正常眼轴的预测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304例(304眼)。术前使用IOL Master 500/700测量眼轴长度(AL)和角膜散光,术后1~3个月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用矢量分析的方法计算散光预测误差(PE)、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中位数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以及PE在±0.25 D、±0.50 D、±0.75 D和±1.00 D以内的眼的百分比,使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评估公式之间MAE的差异。结果:Kane的MAE均低于所有公式(P<0.001)并且PE在±0.50 D以内的比例最高,为54%,其次是Næser-Savini(47%),Barrett (MPCA) (44%),Barrett(PPCA) (42%),EVO 2.0(39%)。Næser-Savini、Barrett(MPCA)、Barrett(PPCA)和EVO 2.0的MAE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Næser-Savini、Barrett(PPCA)、Barrett(MPCA)和EVO 2.0相比,对于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采用Kane计算器计算Toric IOL度数可以减小PE,提高Toric IOL矫正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线上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纳入我院妇科门诊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开展慢性盆腔炎门诊常规诊疗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同时开展线上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干预,就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焦虑状况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护理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有助于提升疾病控制效果与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焦虑状况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线上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纳入我院妇科门诊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开展慢性盆腔炎门诊常规诊疗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同时开展线上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干预,就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焦虑状况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护理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有助于提升疾病控制效果与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焦虑状况的改善。
简介:摘要有效晶状体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是指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有效位置,对于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计算尤其重要,如今有许多研究发现了新的ELP预测方法,比如术前晶状体赤道平面预测ELP,沟到沟(angle to angle,ATA)预测ELP,术中前房深度的测量预测ELP,晶状体前后表面深度预测ELP,术前晶状体三维重建预测ELP,甚至基于人工智能方法来预测ELP等。随着研究深入,对ELP的预测方法更加准确,不仅普通的白内障手术效果更加优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睫状沟植入IOL,角膜屈光术后植入IOL,多焦点、散光IOL植入等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未来,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提升以及预测方法的演变,白内障手术会更加精准。(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2-17)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前进行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白内障合并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白内障术后临床效果的改善。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50~85岁轻中度MGD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先接受3次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再行白内障手术,对照组直接行白内障手术。分别记录MGD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白内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结膜染色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检查并记录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和睑板腺缺失范围(MGL);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得分进行评估。使用广义估算方程(GEE)、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7例(77眼),最终纳入分析68例(68眼),每组34例。实验组在MGD治疗后,睑缘形态、睑板腺排出能力、SⅠT、TBUT及OSDI评分较MGD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角膜点染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较治疗前增加(P=0.002),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睑脂质量变化量在白内障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内障术后1周时,实验组睑缘形态的变化量小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时,NITMH变化量小于对照组,而OSDI评分变化量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症状及体征更轻;对照组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睑缘形态及SⅠT明显变差,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睑脂质量在术后1周时变差,NITMH在术后1个月时减少,二者至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术前采用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可改善术后睑板腺功能状态,缓解干眼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IOLMaster 700新型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的6个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前曾行IOLMaster 700检查的白内障患者599例(599只眼)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8例,女性391例,年龄(69±10)岁。根据眼轴长度分为短眼轴组(≤22.5 mm,100只眼)、正常眼轴组(>22.5 mm且<25.5 mm,375只眼)及长眼轴组(≥25.5 mm,124只眼);根据角膜屈光力分为平坦组(≤42.00 D,47只眼)、正常组(>42.00 D且<46.00 D,461只眼)及陡峭组(≥46.00 D,91只眼);根据前房深度分为浅前房组(≤2.5 mm,71只眼)、正常前房组(>2.5 mm且<3.5 mm,436只眼)、深前房组(≥3.5 mm,92只眼)。比较整体及不同分组间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Hoffer Q、Holladay Ⅰ、Holladay Ⅱ和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数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的差异。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结果599例患者(599只眼)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0.549,P<0.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的MedAE值最小(0.35 D),SRK/T公式次之(0.36 D),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除Barrett Universal Ⅱ与Haigis、SRK/T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P=1.000),其余两公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眼轴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8.307,38.779,112.997;均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短眼轴组及长眼轴组中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0、0.31 D,SRK/T公式在正常眼轴组中MedAE值最小(0.35 D)。不同角膜屈光力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屈光度数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2.284,90.924,39.387;均P<0.05),Haigis公式在平坦组及陡峭组中的MedAE值最小,分别为0.26、0.34 D,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正常组中的MedAE值最小(0.33 D)。不同前房深度分组中,6个公式间IOL的MedA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7.389,57.643,52.845;均P<0.01),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在前房深度各分组中的MedAE值均最小,分别为0.46、0.33、0.31 D。结论基于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6个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尤其对于短眼轴、长眼轴及不同前房深度患者预测误差值低;Haigis、SRK/T公式次之。当角膜屈光力≤42.00 D或≥46.00 D时,Haigis公式可能更为准确。(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02-51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期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儿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屈光度数变化情况及其发展规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103例因先天性白内障婴儿期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患儿的病历资料,男性61例,女性42例,行手术时月龄为(3.95±1.94)个月。双眼白内障患儿均双眼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选取左眼进行分析。入选患儿至少随访1年,患儿按白内障摘除手术时月龄分为<4月龄组和4~12月龄组,比较患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前及手术后1年的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检影验光的等效球镜度数以及变化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眼白内障患儿71例,<4月龄组33例,4~12月龄组38例;单眼白内障患儿32例,<4月龄组17例,4~12月龄组15例。<4月龄组双眼患儿术后1年眼轴长度变化量为(2.46±1.33)mm,大于4~12月龄组的(1.52±1.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1)。相同手术月龄分组中,双眼患儿患眼、单眼患儿患眼及对侧眼,三者间术后1年眼轴长度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双眼患儿患眼、单眼患儿患眼及对侧眼眼轴长度均与实际月龄的对数高度正相关(r=0.68,0.52,0.73;均P<0.01)。角膜屈光力随年龄增大总体呈减少趋势,<4月龄组双眼患儿术后1年角膜屈光力变化量为(1.43±2.87)D,大于4~12月龄组的(0.68±2.10)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组双眼患儿术后1年屈光度数变化量为(2.02±2.60)D,大于4~12月龄组的(0.69±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单眼患儿患眼4~12月龄组术后1年屈光度数变化量为(2.05±0.95)D,大于双眼患儿4~12月龄组的(0.69±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术后1年,双眼及单眼患儿患眼屈光度数均与实际月龄成高度负相关(r=-0.51,-0.54;均P<0.01)。结论婴儿期白内障摘除手术后1年,患儿眼轴长度增长,角膜屈光力降低,屈光度数降低,且患儿手术年龄越小,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近视漂移变化量越大。(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4-40)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CFPM)患儿的临床表现、术前生物学参数及术后屈光状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手术治疗的CFPM患儿13例(15眼)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单眼发病,2例双眼发病。记录患儿手术年龄、合并症、眼部生物学参数、手术方式以及术后1周验光结果。将10例单眼发病(1例继发青光眼,数据剔除)的CFPM患儿分为患眼组与对侧健眼组,比较2组眼轴、角膜屈光力和术后验光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FPM患眼组及对侧健眼组生物参数测量值差异。结果:13例患儿合并症包括先天性白内障、永存性瞳孔残膜、斜视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双眼患儿中的1例因1眼未行手术治疗,数据剔除)。患眼组的眼轴[(19.87±2.01)mm]较对侧健眼组[(20.38±1.76)mm]短,等效球镜度[(3.41±2.29)D]较对侧健眼组[(2.24±1.49)D]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眼组(42.31±2.75)和对侧健眼组(42.40±1.05)角膜屈光力相近(t=-0.096,P=0.926)。结论:CFPM可同时伴发其他合并症。与对侧健康眼相比,CFPM患眼可能存在眼轴偏短,远视度数偏高的情况。临床上对该类患儿应重视术前生物参数以及术后屈光状况的测量并及时进行弱视和斜视的治疗。
简介:摘要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提升,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面世,白内障手术逐渐趋向屈光矫正性手术,患者对视觉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角膜散光是影响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原因之一,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常用的散光矫正方式,其轴向错位是影响患者术后散光矫正效果最重要的原因。为了减少轴向错位对术后矫正效果的影响,需要重视术前的眼球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及轴位计算、角膜标记,熟练术中的操作技巧,了解各类型人工晶状体及患者眼轴对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的影响。(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5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