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藏地区医院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西藏地区VTE防治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对西藏自治区7个市(地区)59所医院的1 117名护士采用临床护士VTE知识问卷进行VTE知识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士VTE知识得分是否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1 117名西藏地区护士的VTE知识总分为(36.70±15.17)分,其中基础知识维度得分为(7.13±2.99)分,风险评估维度得分为(14.75±7.61)分,基本预防维度得分为(3.92±1.99)分,物理预防维度得分为(4.73±2.62)分,药物预防维度得分为(1.96±1.29)分,发生VTE后处理维度得分为(4.22±2.35)分。西藏地区护士的VTE知识平均得分率为48.94%,护士的知识掌握情况处于中下水平;在预防措施的使用方面,护士的知识掌握不足,其中物理预防得分率为36.38%,药物预防得分率为39.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培训是护士VTE知识得分是否合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西藏地区护士的VTE知识掌握不足,管理者需对不同特征护士人群以及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培训,促进护士将所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保证VTE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护理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以肿瘤患者VTE为核心的护理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1日,借助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变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 678篇,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发文量整体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妇科肿瘤"为最为高频关注的肿瘤类型,"围手术期""PICC""化疗"为主要聚焦的研究场景;"肺癌""卵巢癌""风险评估""预防护理干预"及"生活质量"等为研究的前沿热点。结论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在需求的引领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议我国护理学者在该领域深化特异性风险评估与细节化预防、加强院外持续随访,继续推进完善循证护理、生活质量等相关研究,还可结合该领域国外护理研究、国内外医疗研究以明晰进一步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描述国内外照顾者参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的研究内容、方法等现状。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0月26日的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英文数据库,筛选出相关的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疾病人群包括骨科、内科卧床、神经外科以及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通过质性和量性研究方法,聚焦照顾者对VTE相关知识的认知行为水平现状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实施情况2个方面。结果发现,照顾者在VTE防治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且有相关研究。照顾者参与其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均已得到了初步证实,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拓展研究方向,深入开展临床研究,探索照顾者在VTE防治管理中的作用,并推动VTE防治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我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1日。结果共检索到3 988篇文献,筛选后纳入文献846篇。我国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研究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3—2019年共发表文献655篇,占文献总量的77.42%。文献类型中经验总结类文献数量最多,为442篇(52.25%);其次为实验/类实验性研究,共201篇(23.76%)。文献发表机构分布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江苏省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为82篇(9.69%);其次为广东省64篇(7.57%)。研究对象聚焦于肿瘤患者,研究主题聚焦于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结论PICC相关性血栓正逐渐受到我国护理人员的关注,研究力度不断加大,但整体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需强化科研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加强不同地域研究者及机构间的合作交流,积极把握当前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拓宽研究内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为CRT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ICU和入ICU 6 h后2个时间段分别采集3个部位(前额、膝盖、甲床)的CRT、平均动脉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情况、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分别比较不同部位CRT变化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中只有甲床部位CRT与患者乳酸清除率有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823(P<0.05),额头0.232(P>0.05),膝盖0.254(P>0.05)。当患者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与患者乳酸清除率均无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299(P>0.05),额头0.247(P>0.05),膝盖0.258(P>0.05)。结论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甲床部位的CRT与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有良好的相关性,甲床部位的CRT变化可成为临床评估微循环的实用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为CRT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ICU和入ICU 6 h后2个时间段分别采集3个部位(前额、膝盖、甲床)的CRT、平均动脉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情况、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分别比较不同部位CRT变化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中只有甲床部位CRT与患者乳酸清除率有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823(P<0.05),额头0.232(P>0.05),膝盖0.254(P>0.05)。当患者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与患者乳酸清除率均无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299(P>0.05),额头0.247(P>0.05),膝盖0.258(P>0.05)。结论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甲床部位的CRT与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有良好的相关性,甲床部位的CRT变化可成为临床评估微循环的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