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ME中致病作用的认识,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提高患者视力和减轻黄斑水肿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已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如此,抗VEGF药物治疗在常规的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如注射次数频繁、部分患者治疗不敏感等,并且反复注射是否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仍不明确。DME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十分复杂,除VEGF外还有许多炎症因子及生长因子参与。长效抗VEGF制剂、针对其他靶点的药物和基因治疗等临床试验也在不断开展。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进展,抗VEGF药物、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指日可待,未来有望为DME患者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 临床试验 综述
  • 简介:摘要神经血管单元(NVU)是各神经细胞和血管的功能复合体,在维持视网膜环境稳态、满足视网膜代谢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理状态下,视网膜NVU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维持血视网膜屏障,从而维持视网膜内环境的稳态;(2)调节局部血流量,从而满足视网膜代谢和功能的需要。视网膜疾病的病理变化体现在NVU的各个功能环节,包括细胞连接、信号通路、代谢活动和细胞功能。但在不同疾病中,由于病因不同,NVU受损的主要方面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目前对其认识仍不足,在临床的应用更是有限,在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是今后对NVU研究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综述 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类分泌蛋白的超家族,是调节血管内环境稳定、参与血管生成和修复、脂质代谢的血管生长因子,在DR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目前治疗DR的一个新靶点。随着对Ang研究的深入以及各种针对Ang药物的研发,未来有望为DR的治疗带来新的观点和策略。

  • 标签: 血管生成素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脂质代谢 综述
  • 简介:摘要5岁女童因出生后发现双眼视力差于2021年5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体检提示:双眼高度近视、双眼内斜视、水平震颤、双眼底高度近视改变,追问病史后发现,患儿出生后头颅枕部囊性肿物膨出,查头颅CT提示:枕部颅板缺损伴脑膜膨出,未作治疗,目前枕部肿物已自行消退。考虑患儿的眼部表现及颅骨改变,可能符合Knobloch综合征,后经全外显子基因检测V4发现,患儿为致病基因COL18A1的复合杂合变异,Knobloch综合征明确,该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典型特征是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和枕部脑膨出,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基因治疗可能是未来应对Knobloch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脑膜膨出 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脱离 胶原ⅩⅧ型 突变
  • 作者: 李筱荣 邵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 简介:摘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玻璃体切除术(PPV)是治疗RRD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提高PPV的成功率对于患者视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述评以玻璃体视网膜组织解剖特点为基础,提出了针对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处理RRD的手术技术要点,包括裂孔周围玻璃体,周边部视网膜玻璃体和玻璃体基底部的操作要点以及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和玻璃体后皮质的处理。旨在通过提高手术技术,降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术后视功能。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玻璃体切除术是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了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微创玻璃体切除技术于21世纪初期被提出,并且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手术效果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已有大量对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流体动力学特征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玻璃体切除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旨在阐述近年来玻璃体切除系统中流体动力学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优化后的玻璃体切除设备加以介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流体动力学 进展,研究
  • 作者: 栾蓉 邵彦 李筱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 简介:摘要内皮祖细胞(EPCs)是具有血管生成潜能的祖细胞,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是通过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及神经保护因子而发挥作用,另外一方面是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并将自身整合到新形成的毛细血管中,因而在血管修复和神经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EPCs的表面标志物和功能研究是EPCs研究的基础。目前一系列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和离体细胞学研究表明,EPCs的自体移植或与其他细胞联合移植可促进视网膜血管修复,改善视网膜功能且安全性较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被定义为由全身代谢异常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单位(NVU)受损的难治性视网膜疾病,EPCs数目改变及功能受损参与DR的发生和发展,眼科医师应该关注基于EPCs的疗法对DR的治疗意义。目前DR的治疗策略包括EPCs移植、EPCs与其他细胞联合移植以及内源性EPCs的调节,EPCs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为其在修复NVU损伤及DR防治方面提供许多可能性。本文从EPCs的起源、生理病理状态、功能、治疗策略、临床应用5个方面展开,介绍EPCs在DR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EPCs治疗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进行讨论。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损伤 神经保护 细胞疗法